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内容汇总

时间:2016-10-1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第三单元 :因数的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9、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X奇数=奇数;奇数X偶数=偶数;偶数X偶数=偶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20、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1、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2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5、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6、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


27、分数大小比较方法:通分法、化成小数比较法、二分之一比较法、1的比较法。

分数小数大小比较方法:把其中的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或把其中的小数化成分数比较。


2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9、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0、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作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相同的分母叫作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通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得数能化简的要化简)


3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3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3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六单元:圆

36、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37、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8、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9、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40、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42、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43、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44、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45、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46、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47、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48、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

d= C圆÷π   

r= C圆÷ π÷2


4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50、常用的3.14的倍数


51、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52、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 a  × b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53、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

S半圆=πr2÷2


54、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55、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56、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S圆环=πR2-πr2   S圆环=π(  R2- r2)

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57、割补法

58、找规律


附复习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下载本文,提高阅读质量!


标签:


相关内容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测试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