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时间:2016-10-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背景音乐:《骊歌》。)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个奇人,她出生在日本,生长在北京,成名在台湾, “两个故乡,一个童年”,她就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

(背景音乐:《骊歌》。)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个奇人,她出生在日本,生长在北京,成名在台湾, “两个故乡,一个童年”,她就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感受她心中深沉的父爱。
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板书课题、作者。)
生(齐):爸爸的花儿(huā ér)落了。
师:“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 r 的音节,应该这样读成“huā’r”。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生(齐):爸爸的花儿(huā’r)落了。
师:这下对了,读出了地道的北京味儿,我仿佛嗅到了“小英子” 童年的味道。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 1:这是一朵什么花?生 2: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3:“花儿落了”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的涉及到对题目的理解,有的涉及到对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的答案可以用眼睛去发现,有的则要动脑筋去想一想。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我们来解决掉关于题目的几个问题吧,借此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读书的时候是否细心和用心。“爸爸的花儿落了”出现在课文中什么地方?
生 1:倒数第二段。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 2: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
师:家里发生什么事了?生 3:爸爸去世了。
师:可是文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爸爸去世了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我是从老高还没有说完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你能听出老高的未尽之意,了不起!
生 2:“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我从“小英子”不祥的预感中,也可以猜到爸爸去世了。
生 3:妈妈今早红肿的眼睛也为爸爸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生 4:还有,爸爸种的夹竹桃垂落了,也暗示了爸爸去世了。
师:哦,原来作者在文中埋下了这么多伏笔啊。“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垂落了,还暗示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谢了。那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
心情去读课题呢?生 5:沉重、悲伤。
(生有感情地再读课题。)师:爸爸像“花儿”一样逝去了,“小英子”知道这个噩耗是在什么时候?
生 1:毕业典礼之后。
师:谁参加毕业?生 2:我。师:你?
生 2:“小英子”。
师:课文除了写了毕业典礼之后的事,还写了什么?
生 3: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
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
生 4:文章叙述了小英子参加
毕业典礼的前前后后。
师:精辟!(生笑。)文章除了写“我”,还有哪个人物很关键?生 1:爸爸。
师:文中写了爸爸的哪几件事?生 2:”我"不肯去上学,爸爸打“我”。
生 3:爸爸让“我”去银行寄钱给陈叔叔。
生 4:爸爸喜欢种花。
生 5:“我”请求爸爸去参加毕业典礼,爸爸叮嘱“我”。
师:把“爸爸”作为事件的主人公,语言再简洁一些就更完美了。
(板书:医院叮嘱、逼我上学、喜欢种花、让我寄钱。)
师:这些事情是毕业典礼以前还是当前的事?生 1:以前的事。师:以前的事叫——— 生 2:往事。
师:想起以前的事就叫?生 3:回忆。
师:在毕业典礼过程中插入对往事的回忆,这种叙述的顺序叫什么?
生 4:插叙。
师:看着板书,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应该怎么说?
生 5:文章讲述了小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在典礼中回忆了爸爸的几件往事。
师:非常好。同学们,刚才我们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了短短的一句话。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6:先找到文中事件的主要人物,再说说他干了什么事。
师:其实呀,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体验了一种读书方法,叫
“把书读薄”。
(屏显。)
学法小结:把书读薄
1.抓住主要人物;2.概括故事
情节;3.人物+情节。
师:以后再遇到这种长长的课文,大家可以运用这种读书方法。
然而,仅仅“把书读薄”,浅尝辄止,那就太肤浅了,尤其是这种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还要深入研读,把握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一开始提到的 “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在爸爸的几件往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找到有关的句子、词语,说一说你的体会。
生 1:“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父亲命令式的口吻,体现了他的威严,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师:很好,我们通过朗读来加深这种体会。大家把这句话改成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或者“晚了也得去,不可以逃学。
起!”读一读,效果一样吗?
生 2:不一样,没有原句语气那么强烈,不能充分表现父亲的严厉。
师:看来读书还真是要细心才行啊,一个标点,一种句式,都能传递出这么丰富的情感。父亲的严厉除了体现在语言方面,还体现在———
 生 3:行动方面。“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这句话中的 “拖”、“抄”、“抡”等动词表现了父
亲的严厉。
师:把“抡”换成“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好不好。
生 4:“抡”表示手臂用力旋动,换成“挥”力度不够,“抡”更能表现“爸爸”的严厉。
师:这段话除了表现父亲的威严,细心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 5:“左看右看”说明爸爸严中有爱,他在考虑拿什么打“小英子”,打重了怕伤着女儿,打轻了怕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师:细微之处显真情啊!你的眼睛就像是一台探测仪,具有敏锐的侦测能力,我很佩服你。如果说 “挨打”过程体现更多的是父亲严厉的一面,那么“挨打”之后呢?
生 6:“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中两个无声的行为———“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师:“递给我”不算,还得亲眼“看着我穿上”,怎么理解?
生 7:“爸爸”有点不放心,怕“我”赌气不肯穿上。
师:那“两个铜板”又有什么含义呢?
生 8:给“我”铜板是让“我”买早点,或者放学后坐车回家,或者买药搽伤口。
师:沉默是最深沉的爱!“爸爸”的心,你懂的!是啊,有时候,父亲的爱肃若秋霜,有时候,父亲的爱和若春风,可是我却要说,父亲的爱深如大海!父亲的一言一行,对“我”具有深远的影响。请你从书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结合前后文,体会其中蕴藏的深远的教育意
义。
生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父亲在培养“我”的勇气,后来,“小英子”一个人去寄钱,一个人走上毕业典礼的讲台,
“爸爸”的教育目的达到了。
生 2:“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父亲教育“我”要勇于担当,承担家庭责任。与之相照应的是后文,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我”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说明小英子有了责任意识,做好了帮助妈妈、照顾弟妹的心理准备。
生 3:“我”赖床不肯上学,父亲打了“我”。后来“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这说明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我”养成了上学不迟到的良好习惯。
生 4:“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父亲鼓励“我”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风浪,这与后文“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遥相呼应。
师: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田播下了一粒粒种子,它们是“勇敢” “责任”、“习惯”、“自立”……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种子在“我”的内心深处萌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将芬芳融入“我”的血脉。同学们刚才找到的这些句子和词语大部分都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生 5: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师: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 1: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生 2: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的父亲。
生 3:关心疼爱孩子的父亲。师:是啊,严而有度,爱而不溺,教育有方。这样,我们就把父亲的性格特征读出来了,父亲的形象也就丰满、厚重了。这种读的方法叫“把人读厚”。(屏显。)
小结学法:把人读厚
1.分析细节描写;2.把握性格
特征;3.细节→性格。
师:父亲的爱就像一条绵延的河,流向“我”生命的深处;父亲的爱更像一朵凋零的花,香气凝固于花籽,待到春天,换来另一朵花灿烂地绽放。正因为有了父亲对女儿那无私、深沉的爱,才有女儿对父亲那淡淡的哀伤和沉沉的思念。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里一定也曾有过父亲宽厚温暖的脊背,凝眸无语的守望,抑或是声色俱厉的呵斥,你是否也能像“小英子”一样理解父亲?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对父亲说几句心里话吧!
生 1:我的爸爸总是放大我的缺点,忽视我的优点,对我批评得多,表扬得少。我觉得爸爸不喜欢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他捡来的,因此常常跟他赌气。现在我明白了,原来爱是有很多种方式的,爸爸的批评是对我的严格要求,是鞭策我不要满足,不断进取,这是一种更深沉的爱!我想对爸爸说,爸,对不起!
师:都说母爱温婉如水,父爱厚重如山,你能这样理解你的爸爸,说明你真的懂事了。我要把掌声送给你,送给你的爸爸!
生 2:我的爸爸每天晚饭后,就坐在沙发上看书、看报,从来不玩电脑,不看电视,从来不留客人
本版主持/佩 兰 课堂 执教感言
在家里打扑克、打麻将,一直到我做完作业,他才去睡觉。我知道并不是爸爸不喜欢玩,而是他想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用他的行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我想对我的老爸说,谢谢您!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感人肺腑,我相信在你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是留给父亲的,希望你们课后把发生在你和父亲之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细节描写,展现父亲的性格特征。写好以后,在父亲节、爸爸生日或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日子里,作为礼物送给他。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让语文之花香飘恒久

文·邱显淋

有人说语文是根,我要说语文是花。一篇好的文章,便是一朵花;一节好的语文课,香飘恒久。
《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一篇花香四溢的美文。一、美在构思
文章以毕业典礼为轴,以花为经,以往事为纬,淡淡的哀伤,沉沉的思念,起伏的思潮自然地向前流动,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这里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比如由“爸爸”在医院叮嘱“不要迟到”引出“挨打”的那件事;由“院里的石榴和夹竹桃”引发对“爸爸是多么喜欢花”的回忆。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插叙手法自然圆合。二、美在语言
除了合乎人物身份外,文章突出的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着真挚的思想感情。其一,照而不宣。文中没有直接提及爸爸病危、濒死,而是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 “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很悲痛。其二,含而不露。“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作者不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而是通过一组具体可感的画面来表达,意味深长。其三,言而不尽。当爸爸让“我” 给在日本读书的叔叔寄钱时,“我” 只叫了一声“爸爸”,并无下文,但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三、美在人物
文章重点通过回忆爸爸的几件往事,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很好地凸现了“父亲”这一形象。爸爸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我”作为长女,对弟妹的影响最大,自然要求更高。他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然而,爸爸又是慈爱的。打了“我”之后,爸爸又亲自冒雨到学校给“我”送去夹袄,看着 “我”穿上,还给了“我”两个铜板。同时,爸爸又是用心良苦的。打“我”是为了让“我”改正不良习惯,要“我” 帮妈妈是培养“我”的一种责任感,逼我去寄钱是培养“我”的胆量和独立办事的能力。不可忽略的一点是,爸爸还是一个爱花的人,种夹竹桃,种石榴,“唱着歌儿浇花”,“把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上”。爱花、爱孩子、爱生活,“爸爸”的这一性格。





标签:


相关内容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测试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