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学习了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后,要求学生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还要求学生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完成这两个任务既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故事会做铺垫。四篇课文学习结束后,编者安排了“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开放性很大,学生既可以写神话、传说如何引人入胜,也可以写神话、传说对自己的影响,还可以写古人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对自己的启发。等等。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原文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由此可以看出,课文只是选取原文若干片段,经过改编再创造而成的。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和课文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觉得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写词语,检查学习效果。 倒塌 挣扎 冶炼 二、展开想象,感受女娲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 2.品读描写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①读一读,划出女娲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女娲找得很辛苦,很着急。) ②女娲白天找,晚上找,找了几天几夜,找得心情焦急,找得身心疲惫。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女娲的这份焦急,这份疲惫读出来吗? ③聚焦“找啊找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女娲找得辛苦,还能感受到? (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女娲找了很多地方。) 师:女娲她又找啊找啊,她走了许多路,爬了许多山,去了许多地方,她来到了高高的山上,来到了清清的小溪边,来到了茂密的树阴下,来到了( ),来到了( ),又来到了( ),还来到了( )。她踏遍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通过引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4.师:据说女娲找五彩石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炼五彩石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好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彩石。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多么勇敢善良啊。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要扣词扣句,聚焦语言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课文多处句段反映了女娲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女娲找五彩石这部分最集中。本设计抓住这一语段,通过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等步骤,始终把朗读、想象作为重点,在品读、想象中感悟人物形象。聚焦“找啊找啊”让神话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现了神话教学的特点。】三、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1.个别朗读课文。 2.想象说话(写话)练习。 师: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了,天空不仅不会喷火,还( )。大地上又恢复了( ),人们( ),女娲看到这一切,也高兴地笑了。 【设计意图 “天补好了。”故事就收住了。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精神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处放飞思想的语言实践点。安排学生说话、写话练习,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而且也紧扣上文,使学生得到一次前后照应的强化学习。】四、默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神奇?把自己认为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 文本的神话性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满足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且可以促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神话性表现在哪里呢?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既是编者的意图,也是神话教学有别于其它文本的地方。】五、复述故事,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
1.同桌互相练习。 2.抽取个别学生讲故事,进行现场指导,引领学生讲故事。 3.再次练习,全面提高。 【设计意图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什么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故事性强是其魅力之一。根据神话故事的本身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把讲故事作为《女娲补天》教学的一个重点,定位是准确的。这一环节的安排遵循了尝试——点拨——练习的规律,符合复述的指导策略。】六、拓展阅读,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女娲补天》原文。师朗读一遍即可。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2.推荐《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部分出自这本书。 【设计意图 引入原文,推荐《山海经》把教学引向课外,适度的拓展与链接,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实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这样的设计,使得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还在延续。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讲,听了教师对原文的朗读,他一定能体会到原文所描写的惨烈情景比课文严重的多,他也能感受到课文所写只是部分。对于喜欢神话故事的同学来说,引导读《山海经》,让他们找到了神话故事的源头活水。】七、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不怕艰辛 不怕危险-------
更多教学资源登录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www.fjjszk.org查询。
标签: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