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录像与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刘凡:《秋天的怀念》录像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爱母”的情感;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品读对母亲描写的语句,把握母
刘凡:《秋天的怀念》录像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爱母”的情感;(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品读对母亲描写的语句,把握母亲形象;(2)通过精读研讨,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伟大而厚重的母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自责、忏悔和怀念;(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紧扣“好好儿活”展开教学(2)品读描写母亲的语句,领悟伟大厚重的母爱2、难点(1)体会作者“爱母”情感的变化(2)感悟“好好儿活”的深意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探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看图片导入本文课题二、认识作者(一)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在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81年又患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三、听读感知带着问题听老师示范朗读问题:你能感受到母亲对史铁生最大的期望是什么吗?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追问1、母亲的期望为什么是这个?追问2、作者为什么不好好儿活?追问3、作者是怎么不好好儿活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朗读体会,突出作者的“绝望”)四、精读研讨(一)感受“母爱”的内涵1、母亲自己努力“好好儿活”问题:那一年的秋天,母亲自己的身体状况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朗读,师补充母亲此时已患肝癌晚期)你能分析出母亲当时正承受着哪些痛苦吗?追问:母亲此时承受的痛苦比作者还要多好几倍,但是母亲有没有把玻璃摔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有没有大喊“我可活什么劲?”?2、母亲让儿子“好好儿活”(重点品读)问题:为了让儿子好好儿活,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小组合作:圈点批注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此环节重在课堂上的引导与生成)(二)体会“爱母”的情感1、对于母亲让自己“好好儿活”这份厚重的爱与期盼,作者一开始就懂吗?你怎么知道?追问:后来懂了吗?在什么情况下懂的?(引导朗读母亲的遗言)3、面对多姿多彩的菊花,作者认为“好好儿活”到底该怎么活呢?追问:那作者在后来的人生里有没有“好好儿活”?(补充作者简介(二),认识作者的精彩人生)五、布置作业你还知道有哪些“经历磨难却能好好儿活得精彩”的事例吗?这些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