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6-10-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正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正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方式转变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习科学,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活动性表现在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发展科学态度。实践性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尝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与周边自然现象出发,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和科学各领域共同的教育功能、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影响科学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为初中理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每位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应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小学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突出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小学科学学科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学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把重心放在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全部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在课程内容部分将其按三个学段进行安排。

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因此,课程内容部分还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一)总目标

1.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学段目标

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一)总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

2.理解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想法。能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3.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了解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

5.理解科学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应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

(二)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迁移应用、反思评价这9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一)总目标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5.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段目标

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一)总目标

1.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责任。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反映了人类活动的主要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共包括四个领域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有6个,生命科学领域的有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有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有3个。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使他们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和物质的存在状态,通过实验学习简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一些量的特征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能依据性能对物体或材料进行简单地分类。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搜集身边常见的物体,如石块、铁钉、橡皮、玻璃和大米粒等,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软硬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内容1.1)

(2)说一说你家中都有哪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塑料积木和塑料吸管等,比较一下它们的透明程度,谈一谈这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学习内容1.2)

(3)观察水、油、醋和牛奶等液体,尝试归纳总结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如都可以倾倒,具有流动性;有固定的质量和体积;形状可以改变等。(学习内容1.3)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变化,如易拉罐被压扁了,水结冰了,铅笔尖折了。尝试分析一下这些变化的特征,如水结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无论是液态的水还是固态的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这种变化属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学习内容1.5)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的三种状态,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观察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取一个烧杯,向其中加入一些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让冰块自行融化,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并每隔1 min测量并记录温度;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学习内容2.1)

(2)取相同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30 mL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快慢;取相同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30 mL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快慢。(学习内容2.2)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关注吉林省小学科学微信公众号

关注




标签:


相关内容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测试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