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案
时间:2016-10-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概括,包括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示图片、视频,合作探究来学习新文化运动,能够提高总结归纳、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概括,包括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示图片、视频,合作探究来学习新文化运动,能够提高总结归纳、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会文化运动兴起的不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
难点: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视频播放《建党伟业》中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视频内容,并在多媒体上列出两个问题:1.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2.视频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让同学带着问题看视频。看完视频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和新文化运动之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了?(学生答:袁世凯)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妄图复辟帝制,这引起了人民的不满,于是在文化领域,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新文化运动。(写板书:新文化运动。)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师首先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及此前学习的相关内容,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提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时,我们习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生答:政治、经济、文化)
讨论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图一当中的人物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学生答:企业家、实业家)。他们代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一阶段?(学生答: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图二是中国跟谁签订《二十一条》?(学生答:日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代表了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的侵略加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在思想界要进行革命,这两点构成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与政治背景。
图三反映了什么事件?(学生答: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但辛亥革命后,什么观念深入人心?(学生答:民主共和)
教师总结:袁世凯的行为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同时,新式学堂和留学的盛行,让西方的启蒙与进步思想传入中国,而这又构成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背景,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教师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本,并让学生自己找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此时书写板书:概况)
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学生回答(这一部分内容,课本描述的很明确,故可以直接提问回答)。
学生找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展示相关人物图片);
活动基地:北大,校长蔡元培。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概况。新文化运动虽然只是文化领域的一场革新运动,但是它的兴起却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文化领域兴起了新文化运动,由此可见,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多么的不易。同时新文化运动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人物和杂志。
作业:请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于新文化运动背景的理解,并列举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四、板书设计
中公资深讲师李磊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 | 在线查看更多备考知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