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全国各地中考古诗词曲鉴赏阅读,考查的范围有课内课标、课内非课标和课外。考查的题型有选择、简答和填空。分值在2~8分之间,以2~4分居多。接下来重点说一说新课标的考查情况: 全国考查区域有:河南、河北、山西、黑龙江、昆明、辽宁、广西、贵州、湖南、
1. 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符合诗意即可。2分) 【解析】要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需要在理解这两句大意的基础上适当想象,用通顺的文字表达出来即可。注意不要脱离原诗句,再现主人公“我”当时的所作所为。 2.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根据题干的要求,不难发现,“落红”是来比喻自己的,落红化作春泥护花,实际上表达的就是自己的奉献精神,即使辞官在家,仍然还会时刻关注着国家的未来。
1. (2分)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先从字面上理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字面上可理解为:那个女子,在水的另一方。然后再结合诗词语境理解,此句可理解为:主人公追寻的那个女子,在河的那一边。 2. (3分)D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诗的每一个小节的前两句都是在写蒹葭和白露,这是秋景的专属,透着凄清,一切景语皆情语,烘托了主人公因追寻不得的惆怅心情,故A项正确;B项中“宛”是“宛如”的意思,诗中三次出现“宛”的景象,都不是真实存在,而是想象,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故B项正确;C项则需分析诗词的音韵格式及所表达的情感,整首诗的格式很相似,而且有很多重复的句子,如“所谓伊人”,每一小节都出现;这首诗多处表现了主人公的情意绵长,故C项正确;D项前半句“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正确,但诗歌并没有谈到“追不上”,更谈不上“绝望”,故D项分析错误。
(2分)A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辨析。A选项“聚”、“怒”应该是分别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的,而A选项正好相反,故选A项。
(1)(1分)“凄凉地”“弃置身”或“凄凉”“弃置”。 【解析】诗句抒发了自己被贬的苦闷和惆怅之情。诗句中的“凄凉地”“弃置身”则是更好地反映了作者被贬后的遭遇和坎坷境遇。 (2)(2分)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 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温馨提示:本内容为万唯教育原创,欢迎大家收藏、分享、转发;若其他平台刊载,请注明源自万唯教育微信公众号。感谢您的关注!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