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几招写以“传统”为话题的作文

时间:2016-10-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几招写以“传统”为话题的作文 月考,我诚惶诚恐地阅完了作文,掩卷而思,感慨颇多,接下来的自言自语或许会有点长,或者还有点不成熟等等,都请大家原谅并提出宝贵意见! 这次作文,给我最痛的触点是孩子们不会审题立意,自然语言不优美我们暂且放一边,但

         几招写以“传统”为话题的作文

月考,我诚惶诚恐地阅完了作文,掩卷而思,感慨颇多,接下来的自言自语或许会有点长,或者还有点不成熟等等,都请大家原谅并提出宝贵意见!

这次作文,给我最痛的触点是孩子们不会审题立意,自然语言不优美我们暂且放一边,但是写完一篇文章都看不懂你在说什么,这个很要命!

“传统”,是一个概念很广的词语,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写好这个话题作文,可以巧用如下几招。

          第一招:大题小做

我觉得可以把平时的“小题大做”换成“大题小做”,找一个切合话题的点,以点带面,由面到文。比如写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我们会有话可写,为什么不把“大”换“小”呢?以小也能见大呢。既结合了话题“传统”,又有素材可写,何乐而不为?

         第二招:化陌生为熟悉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寻找“点”,寻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点”很重要,平时我把这招叫做“化陌生为熟悉”。我们要给“陌生”和“熟悉”架一座桥梁,这座桥其实就是一句话。比如“传统”和“端午”,韩子洋同学这样写:端午节没有远去,今天回家和亲人一起,住在传统端午节的美好里。又比如郑家佩同学把感恩比作是一朵花,呼吁我们用实际行动浇灌这朵开在传统道德里的感恩之花......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我们摸不着边际的“传统”话题,化成自己熟悉的话题,进而进行写作。

          第三招:化用课本素材

“点”要靠素材凝练、催化。平时要巧妙化用课本素材。这里所说的课本教材可以是我们的课本,还可以是我们写过的每篇现代文,甚至文言文等。比如我们刚学过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里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即以家国情怀为重。当时我联系了家风,我觉得家风的传承,更多的靠耳濡目染。结合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作为家训,语气非常平静,没有故作惊人之语。文字清新雅致,说里平易近人,在充满智慧哲理的谆谆教诲中,蕴藏着诸葛亮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还讲到了孝顺也可以是种家风。这次邓依涵同学就写到了传统道德中的“孝”,她这样写到:其实孝很简单,沏上一杯茶,洗一次脚,揉一次肩......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尽孝,这就能给父母以安慰和温暖。用我们的力量将孝顺这棵大树支撑起来,拿出我们的行动,让这棵树枝繁叶茂,让孝意继承传永年。 传承孝意,传承美德!如此看来,课本素材的挖掘自有它的价值所在。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素材真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很多时候它也能打开你的写作思路。比如贾平凹的《风雨》,我和孩子们提炼了这样一句话:不要等待暴风雨过去,要学会在暴风雨中翩翩起舞。又比如《音乐巨匠贝多芬》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孩子们提炼出了这样一句话“让自己站立成一棵树,迎风沐雨”;当时还提炼了《秋天的怀念》:让自己“站立”成一道风景线,他们还结合了力克·胡哲和海伦凯勒的例子,并说明“站立”要加引号,因为他们都没有腿,是靠内心战栗起来的。再后来讲完陈州的故事后,孩子就化用了这些素材。

与“传统”有关的额素材,文章里提到的太多了,如傅雷教子成才重家风,诗词曲赋、口技、安塞腰鼓等促成艺术的百花齐放......

               第四招:文体结构精心营

要在平时多种文体的训练中,要成熟一种自己得心应手的,比如议论性散文,比如记叙文等等。“传统”可以写成议论文,以传统的用人制度为例: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干部选拔等话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例如甘肃调研时他强调重用“四种人”,比如对干部要求“为官四要”等。所以传统的用人导向和现今的从政环境告诉我们: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一、用人要重在导向。

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现在的干部机制选拔也是一级一级的。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应该“选贤举能”,才能“讲信修睦”。真正选择那些对百姓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纳入党的队伍。那些说实话办实事、廉洁奉公、形象好的干部要得到重用;用为民服务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各部门应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诗中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二、用人之要重在知人。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甚至有什么样的党风。

   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近距离地了解干部。看准其能力水平,看他心中是否有党,是否有民,是否有戒。

三、用人只要在于择人。

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要用其所长。用什么人,胜任什么岗位,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以事择人,“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如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样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价值。

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多一些内心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流汗发光。在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途上,整个社会之人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觉醒?1899年梁启超在《中国魂安在乎》中提出“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孤魂是也”。在今天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个人也好、国家和社会也好,都需要一种情怀,那么一股子精气神。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重新发现精神家园,感知各种生命的呼吸和脉搏,去开拓生机无限的心灵原野,去铸造雄健而温厚的兴国之魂。从传统一路走来,我们发现如今时代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这是一条更古不变的道理。

    这应该可以看成是一篇议论性散文,结构很完整,形式优美,说理层层递进。

    也可以写成随笔。

印象·中元节

七月暑尽,八月已至,须更衣防寒,于是有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说。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十左右,爷爷就会选定一个稍微凉快天,召集我们四个小屁孩给已故的亲人“写信”。我们分工很明确的:爷爷负责采购冥钱和信封,还有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如毛笔、浆糊等。剩下的活基本上是我们的了。

“信”的内容不要写,信封里装的是冥钱,冥钱是比较粗糙的黄纸,上面用专门的工具打上了类似语文中的“()”的洞,后来在寺庙里见到过这样的纸钱。装钱也有讲究,辈分最大的一般装十五张,继而十张、五张。有些未成年就去世的一般不写,但是有时候爷爷觉得不忍心,也叫我们顺带捎两张。写要分清程序的。先要列清楚祖辈的名字辈分,不能乱,要不他们会收不到钱,就像现实生活中有无法投递的信件一样。钱折的大小依信封定,折的方法有讲究,不能对折,要左右往中间平均对齐,然后再对折。

我们可以把这一步叫做“分钱”,可以与之同时进行的是写“信封”。从信封的左边开始竖着写,第一排包括年月,格式是“X年七月吉日”,第二排写已故亲人的名字。这里有些考究,一般要写到爷爷的爷爷奶奶辈就可以了,女士用“妣”,男士用“考”,因为辈分不同,所以称呼也不一样,太爷辈用“太祖考”“太祖妣”,爷爷辈用“祖考”“祖妣”,父母辈“先考”“先妣”等,称呼也有讲究,以爷爷写给他父亲的口吻举个例子,“故先考林公文楠大人”,写给他的母亲,“故先妣林母彭老妪人”等等,依此类推。这些都是第一次写的时候爷爷用心耐心细心教给我们的,但是真正能记下的只有我和晓伟,于是乎,我和晓伟主要负责写信封,老兵和大卫负责分钱,有时间也会依葫芦画瓢帮衬写几个。第三排要写“中元化包”,还有落款。这个跟现实生活中的落款一样,不过要加个“孝”字,比如“孝儿XXX”“孝侄XXX”。

第三步是封信封,这里也有讲究,把左边的信封边压在上面。反了是要重新贴的,爷爷说这样表示对长辈不尊重,还可以看出我们没有诚心,所以马虎不得,这道程序一般是爷爷来检查,头几年我们可没有少重新加工过。最后一步是在信封封口处写上“封”字,起初无论多少都是爷爷一个人写,用爷爷的话说“实得心过”(意即能放心),慢慢地做事细心的我赢得了爷爷的特批,我也可以写“封”字,爷爷还教给我一个简写字,但一般不用,除非时间来不及。

爷爷说工作不分轻重,但要看虔诚,不能笑,要心存敬畏,祖辈们才能感应到。但是我们笑过一次,而且是大笑,所以至今我还愧疚自己对祖辈的不虔诚。堂弟写“中元化包”时写成了“中光化包”,(中光和叔叔的名字读音一样),这是忌讳的,每到此时叔叔只是微微一笑。只是今年五月叔叔去世了,每年重温的笑话今年没有人微笑以对了。

工作还没有结束,写信接近尾声的时候,厨房的饭菜香也扑鼻了,奶奶和妈妈婶婶们准备了一桌大餐,这是一次大聚餐,跟过年差不多,外地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回来的。菜上桌以后,我们不能吃,要等包烧好以后才可以。这个时候一般是爸爸带我们拿着写好的信,去家附近找块平旷地,把信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上,要一封一封地码好,中间要留有空隙,否则烧不成灰,信就会投递不到。这叫“烧包”,七月烧包大概就是这样得名的吧。同时还要在一边撒些泡水的米饭和零星再烧些纸钱,爷爷说是给“野鬼”的,要不他们会来抢,这样第二天草灰中的脚印就看不清楚了。第二天清晨,只要不下雨,我们总会带着好奇,跟着爷爷爷去草灰中找脚印(据爷爷说那是已故亲人的脚印),那说明亲人们领走了钱,爷爷每次都会把脚印的轮廓比划给我们看,类似于三寸金莲小脚踩出的,我们屏住呼吸地听,爷爷一脸虔诚地说“收到了!收到了!”

传说初一阴阳之门打开,十四鬼门关。期间大人会再三叮嘱要远离水,特别不能游泳,还不能去阴气很重的地方等。那些日子我哪也不去,呆在家,不仅仅是因为害怕,更主要的是阿姨会来我家。听妈妈说阿姨出生不久外婆就离开了人世,她们年纪相仿,从小就形影不离,相依为命,自然感情也最好。阿姨把对妈妈的感恩回报在我们身上,对我们几个非常关心。打有记忆起,阿姨就为我过生日,买礼物,带我出去游玩,学习上鼓励我......只是在我大二那年,阿姨去了天堂。思念的线一下拉长到了遥远的天际。

在世时爷爷说过要我们在他百年之后也给他烧钱。爷爷是上过私塾的,挺有学问,尤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是知道唯物主义的,只是这样的时分,我们都愿意相信亲人们回来过,领过钱,生活都非常幸福,也会如爷爷说的保佑他们的晚辈!毕竟中元节里我们念先祖,显孝道,求护平安的心愿是虔诚的!只愿一切安好,静美如昔!

          (2016年8月20 日)

表面写中元,实则念已故亲人!这个主题就是通过传统的中元节来体现的!  

【写作指导】

1、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在某个传统节日里的亲身经历,比如写过春节,端午节等等。这个比较好立意。

2、可以写抒情性散文,可以用精美的语言,剪辑几个与“传统”有关的画面,以赞美“传统文化的魅力”的笔调缀连成文。

3、写议论性的文章,可以从传统丰富我们的生活、传统可以增进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传统可以促进创新,比如就有一个孩子写到G20峰会的晚会,那是传统的继承,也是传统的发展,更是传统的创新等等。 

    

 【小秦絮语】以上纯属我个人的自言自语,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快乐作文,最终成功作文,我还一直在路上!但是我相信,只要灯不枯,油不尽,路上的奋斗就不孤独!


标签:


相关内容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浙江省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站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测试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