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蜗牛的奖杯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 教学时间:两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导入1、(出示蜗牛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1、 大家说的真好,但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并不是这个样子,它身上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啊! 2、 蜗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 出示生词
生怕 翅膀 坚硬 奖杯 蜻蜓
蜜蜂 蜗牛 甩下 冠军 惟恐 面前
a 、自由读
b、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多音字“强”,它还有什么读音?分别组词
E、教学生字字形,新授“支”部
齐读生字,去拼音读。
3、 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 4、 再读课文,并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 讨论交流。 6、 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几句话难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7、 出示一长句,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8、 默读课文,思考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的?谁来说一说。(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 《蜗牛的奖杯》。
2、齐读课题。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
(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
(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
(抓住这些词: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
3、板书:遥遥领先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5、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帖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教学过程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它成天想着奖杯非常得意,(板书:得意洋洋)日久天长,奖杯——(引读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⑴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
⑵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读,说说它们的特点。
2、你有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师示范,边看边想,注意什么?
4、指名说说注意点,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5、反馈,讲评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
自我加减我的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
“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旁记:
2 学习生字识字形。
二、教具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 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 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 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 (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 (“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教学过程(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 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 扯 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 )读懂了吗?是 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 “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
教学过程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自我加减 自我加减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
二、教具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 ,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 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 (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
教学过程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 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自我加减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 派 爪 吓 寻 抗 狐 胆 借 假 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 吓 抗 狐 胆 借 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上下结构:寻 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 )头摆( ) 东( )( )望
( )气( )现 狐( )虎( )
2、比比组词
派( ) 爪( ) 胆( )
旅( ) 瓜( ) 但( )
我的教学反思:
练习3
教学目标:
1、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4、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1、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二、 教具准备:挂图,字典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a、 复习部首查字法 b、 自渎课本上的街头牌匾,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好读音。 c、 指名读,齐读 d、 依次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e、 交流学生在课前记录的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报纸上、书上看到的生字。 f、 依次认读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a、 出示生字卡,认读 b、 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些,下边“丰”的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坡”的提土旁写得瘦长些,右边“皮”的第二笔撇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竖与提土旁的竖齐平;“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c、 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a、 认读4条成语 b、 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熟记4条成语
一、课时目标:训练学生劝止不正确行为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具准备:幻灯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指名读 2、 指导 教学过程 a、 讨论交流劝阻的方法(态度要热心,要把不正确的行为危害说清楚,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b、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伙伴,轮流练习表演劝阻 c、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自我加减
我的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教具准备:字卡,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 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 孟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 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 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自我加减
自我加减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
教学过程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 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自我加减
3、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 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 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教学过程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 迟 言 寸 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自我加减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教学过程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 )摸( )针( )恩( )
扑( )漠( )什( )思(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着身上的衣服,( )着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我的教学反思:
自我加减 沉香救面母(一)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习本课2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二、 教学重难点: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行默读训练。
三、 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从音、形、义上区分它们,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 教具准备:字卡,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宝莲灯》这部电影吗?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这个神话故事,因为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学,板书10《劈山救母》(一)
教学“母”,看老师写这个字的笔顺,学生书空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
1、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叹气 眼泪 气愤 心狠手辣
武艺 默默 累得 力量 善良 腰酸背疼 增添 寒冬腊月
自读生字词
说说在生字的音形义上你有什么收获?
“善”读翘舌音,“酸、增”读平舌音
“默”指的是不发出声音,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带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谁能读得更好?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通过读,你读懂了课文中哪个问题?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2、通过读,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愤、默” 看课后笔顺表自学,重点指导“武”
2、指导写字(略)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
3、体会沉香为救母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三、 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指读词语
2、默词:默默、气愤、心狠手辣、习武、练功
二、新授
1、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出示:沉香妈妈在哪里?
他把妈妈救出来容易吗?
为了救母亲,他是怎么做的?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哪小节能告诉你问题的答案?
3、学生自读课文。
4、相互交流讨论。
5、教学第1~2自然段。
(1) 这两节的内容能解决第1个问题。
(2) 自读第1~2自然段,说一说答案。
(3) 爸爸为什么先叹气,后来才讲呢?
(4 沉香为什么听后又难过又气愤?从中看出沉香怎样?
(5) 请你读出沉香那难过又气愤的样子?
6、教学第3自然段。
(1)你们从第几自然段中能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自我加减
2、是对付不了他的。
a.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b.两句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c.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1句。
7、教学第4自然段。
(1)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1) 沉香到底如何做的?(出示挂图)图上两个人在干什么?
(2) 沉香怎样学艺的?
(3)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用“一……就……”造句。
2、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复习默读的要领。
2、指名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复述。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课文故事。
2、利用板书或挂图进行复述。
3、同座位互相复述。
4、指名复述。
三、课后练习4。
1、读一读句子。
2、用“一……就……”造句。
四、课堂练习。
(一)选词填空:
教学过程
用心 小心 关心
1、李老师对同学们很( )。
2、同学们在教室里( )地写作业。
快乐 高兴 喜欢
1、爸爸的病好了,今天就出院,我真( )。
2、我最( )看童话故事。
3、“六一”这一天,我们班开了庆祝会,度过了( )的节日。
(二)把这个故事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我的教学反思:
自我加减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