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雁南飞》教学设计 祝 禧 设计意图“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深秋季节,在蓝天澄清的背景上,水墨一样的大雁成群地凌空飞过。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执著地向南方飞去。雁是候鸟,在人们看来它是有灵性的鸟,有义气的鸟。文学作品中
《雁南飞》教学设计
祝 禧
设计意图“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深秋季节,在蓝天澄清的背景上,水墨一样的大雁成群地凌空飞过。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执著地向南方飞去。雁是候鸟,在人们看来它是有灵性的鸟,有义气的鸟。文学作品中雁的形象是美丽多姿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都表达了对大雁的赞美。王勃《腾王阁序》中有千古名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西厢记》有千古绝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名则相和,行则接武。前不绝贯,后不越序。齐力不期而并至,同趣不要而自聚。”(晋·羊祜《雁赋》)。由于大雁和秋天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文人常常托雁抒怀,感叹人生。大雁,成了文人墨客们寄托情思的形象。
当秋天再次来临,大雁回到人们的视野,回到生活的视野,也可以回到儿童学习的视野。高年级的儿童,徜徉在文学意象的世界里,进行阅读、感悟、积累;参与想象、移情、对话,走进审美阅读的世界,给秋天的文学阅读带来美妙的情思和意味。
适用年级六年级
目标预设1.阅读现代诗《雁儿们》。在熟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语言的音韵、节奏所表达的独特情境、情感和意味,在审美阅读中体会文学语言独特的表达特征。
2.拓展阅读“大雁”在诗词曲赋中的代表句,积累语言,领悟大雁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意象,积淀民族的心理与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思。
3.培养儿童用心灵的眼睛和耳朵注视并倾听自然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借助自然万物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说说“自然之雁”1.同学们,黑板上写了两个字。(板书:鸟和隹)
2.我们在二年级识字的时候就认识了它们。隹是什么意思?
3.要是我在鸟字上加一个人,再加一个“厂”会是什么字呢?(家养的鹅)
要是在隹字旁也加这个部分,大家一定都认识,是什么字?(不是家养的,所以被人们叫做“野鹅”)我们都叫它大雁。
4.同学们看,深秋季节,在澄清的蓝天上,水墨一样的大雁成群地凌空飞过。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执著地向南方飞去过冬。第二年的春天再飞回来。雁南飞是自然界中很普通的现象,自古以来却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所抒写和传唱。和我们以前读蝴蝶,读牧童一样,雁南飞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灵感和情感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大雁走向南飞的旅途。
版块二:赏读“文学之雁”(一)赏读诗歌语言的音韵和节奏,体会诗歌语言和内容的融通。
1.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写过一首诗《雁儿们》。读题目,读出了什么感觉?
2. 题目没有叫“大雁”,也没有叫“雁群”。雁儿们,声音响亮,柔美抒情,再加上柔婉的儿化音,韵律协调,感觉到独特的音乐美。
3.雁儿们是一种怎样的风景呢?自己放声读一读,找一找初次朗读的感觉。
4.学生反馈自己的初步感觉,并说出从哪些诗句中获得。
5.同学们从诗句中获得许多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走进诗句。读诗先读音,然后看这首诗的音节有什么特点?
6.诗歌最后一个字音往往很考究,一起读:“飞、膀、回、忙;上、上、辉、茫;飞、唱、唱、悲、畅。”发现什么了?
7.这就是押韵。押的什么韵?ei,ɑng。
(板书:韵)
8.读一读,用手势比划“ei”韵的迂回和“ɑng”韵的高度和广度,感觉音的强弱和高低,想象大雁飞翔时的情境。师生对读,体会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
9.再来看诗歌在结构上的特别之处。七言、五言错落交替,有长有短;有两句分别相同,这叫“反复”, 反反复复,一咏三叹啊!你觉得这样的反复有什么好处吗?能读到大雁飞翔时的什么情境呢?
10. 语言的音韵和节奏也能表达一定的意思呀!我们再来感受这种反反复复,一咏三叹。男女生对读。
11.现在朗读时和初读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大雁南飞,飞得怎么样?
12.音韵节奏能让我们感觉到大雁飞翔旅途的劳顿、艰辛,不由自主陡生哀愁之感。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赏读诗歌之画面,体会诗是无形画。
1. 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是有画面的,正所谓诗是无形画,多读才能对画面的印象更深刻。再读一读,现在印在你脑海里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板书:景。)
2.学生描绘。(相机理解:金芒、银辉、纡回、匆忙,读出一幅令我们抬头仰望产生美丽与惊叹的画面。)
3.创设音与画的情境:看,晚霞中,大雁飞来了。师生对读。
师:雁儿们在云空里飞,看她们的翘膀。
生: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有时候匆忙。
师:雁儿们在云空里飞,晚霞在她们身上,
生:晚霞在她们身上,有时候银辉,有时候金芒。
师: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听她们的歌唱!
生:听她们的歌唱! 有时候伤悲,有时候欢畅。
4. 雁儿们的旅途究竟会有什么伤悲,什么欢畅呢?静下心来,想象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5.连续情境:晚霞中,大雁一边飞翔一边歌唱,歌声中有时候伤悲,有时候欢畅。来问一问这只孤雁,你离开了雁群,孤独吗?想到哪儿去?大雁啊大雁,旅伴不幸中途离队了,你想说什么呢?暴风雨来了,你们唱什么?听,这是猎人枪击大雁的声音,雁儿们,你们说什么呢?人们说,大雁是有灵性的鸟,是有义气的鸟啊!雁儿们的歌声中有痛苦,她们使劲地煽动翅膀,因为前面就是光明,她们的歌声中充满希望与欢畅。
6.我们想象着大雁遇到大风的袭击,大雨的冲刷,饥饿的忍耐,猎人的捕杀……它们坚忍不拔。想象着,想象着,我们也和雁儿们一起悲伤,一起欢唱,和着雁儿们的呼吸一起呼吸。这伤悲与欢畅,是大雁的情感?是诗人的情感?还是我们的情感呢?物我融合一体,这就叫物我相忘!(板书:情。)
7.读到这里,你们觉得“雁南飞”飞得怎么样?
(三)赏读诗人的心思。
1.同学们,诗人徐志摩仰望雁儿们时,他的心里会想什么呢?(板书:思。)
2.诗歌表达的就是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仔细品读这些诗句,慢慢品味诗人的内心。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为什么翱翔?
为什么翱翔?
她们少不少旅伴?
她们有没有家乡?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
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
孩子们往哪儿飞?
天地在昏黑里安睡,
昏黑迷住了山林,
昏黑催眠了海水;
这时候有谁在倾听,
昏黑里泛起的伤悲。
3.反馈。
4.什么叫彷徨?(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诗人仅仅是在说大雁在彷徨吗?诗人仅仅是在问大雁少不少旅伴,有没有家乡吗?诗人仅仅是在说昏黑迷住了大雁吗?诗人在说谁呢?这时候的诗人可能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读到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什么?
5.请大家通过了解诗人、诗人生活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经历。
6.互相交流分享。提炼出一个核心的字:“愁”!(板书:愁。)
7.比较:“秋”和“愁”的字形中,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块三:走进“文化之雁”1. 同学们,从古到今,大雁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寄托情思的对象。大雁的感伤是有源头的。早在25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鸿雁》,讲的是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2.从古至今,诗词曲赋乃至散文小说中,都有着由大雁赋予的人类的感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阅读手册中的句子。互相交流读懂的意思。
附:【诗中雁】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的《塞下曲》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
——梅尧臣《秋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词中雁】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赋中雁】
鸣则相和,行则接武;前不绝贯,后不越序。齐力不期而并至,同趣不要而自聚。
——羊祜《雁赋》
【曲中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3.讨论:为什么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托雁抒怀,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感叹呢?
4.大雁、忧愁、秋思这是中国文人托雁抒怀表达的离愁别绪。有的对大雁生活来往迁徙、居无定所的感叹,有的对自己生活的遭遇,相思之苦的感叹。孤雁的形象也成了文人笔下最好的精神寄托。
板块四:表达心灵之雁1. 同学们,我们现在读大雁,一定也有自己的心思。你从雁儿们的身上想到了什么呢?
2.同学们小时候常常希望像鸟儿一样飞起来。关于“飞翔”有许多的梦想。现代人用大雁精神来象征团队的力量。我们现在读大雁,看到更多的是飞翔的梦想,执著的追求,不辞劳累,勇敢坚定,团队精神。同样是大雁,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时代的人读到的内涵都是不一样的。大雁南飞是自然的规律,而这样的自然之景却给我们人类带来无数的情感和哲思。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同学们在习作时可以学习运用。
3.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读过这么一句话:“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当时,同学们还小,现在六年级了,读了大雁,再给大雁写信,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现在给大雁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情感和哲思。
4.愿同学们记住这些给我们带来无数启迪的南飞雁。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海门市东洲小学)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6年9期
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1.扫一扫二维码(本刊公众微信二维码)
2.搜索微信号“ywjxtxxxk”或公众号“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即可加关注
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进入
“语文报社天猫旗舰店”购买本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