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时间:2016-11-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后词语汇编 第1课 《散步》 【易错词】 嫩芽(nèn) 分歧(qí) 取决(jué) 拆散(sàn) 委屈(qū) 一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词语解释】 信服 xìnfú:相信,佩服 嫩nèn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 分歧fēn qí:差别;不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后词语汇编
第1课 《散步》
【易错词】
嫩芽(nèn) 分歧(qí) 取决(jué)
拆散(sàn) 委屈(qū) 一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词语解释】
信服 xìnfú:相信,佩服
嫩nèn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
分歧fēn qí: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
取决qǔ jué: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拆散chāi sàn:使家庭、集体的成员,或者成套的东西分散
委屈wěi q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让人受到冤屈
粼粼 línlí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水、石的明净
一霎时shà 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
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
第2课 《秋天的怀念》
【易错词】
瘫痪(tān) 暴怒(nù) 沉寂(chén)
捶打(chuí) 憔悴(cuì) 央求(qiú)
诀别(jué) 絮絮叨叨(xù)
【词语解释】
瘫痪 tān huàn: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暴怒bàonù:大怒;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沉寂 chén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捶打 chuídǎ:用拳头或锤子敲打。
憔悴 qiáocuì:黄瘦;瘦损。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 yāngqiú:恳求,乞求
神色 shénsè:神情面色
敏感 mǐn’gǎ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 jué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烂漫 lànmàn:色彩鲜丽;坦荡,无做作
絮絮叨叨 xùxu-dāodāo:形容说话啰嗦
淡雅 dàn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深沉 shēn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 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第3课 《羚羊木雕》
【易错词】
抹眼泪(mǒ) 攥着(zuàn) 怦怦(pēng)
树杈(chà) 脸颊(jiá) 寒战(zhàn)
【词语解释】
抹:mǒ,涂~,~粉,~眼泪,~煞,一~余晖 mò,~墙,~身。 mā,~布,~桌子
逮dài:赶上,达到,如~至,力有未~。捉拿,如~捕,~系。
dǎi口语中单用,如~耗子,~小偷
攥zuàn:握。~拳头,用手~住。
纂zuǎn:编纂。
怦怦pēng pēng:模拟心跳声。
仗义 zhàngyì:主持公道;重义气,守信用
树杈 shùchà:树木的分枝处
脸颊liǎn jiá:脸的两侧。
寒战 hánzhàn:具有肌肉收缩和痉挛性发抖,冷得全身发抖
自作主张zì zuò zhǔ zhāng:自己出主意,作决定。
不可抗拒kàngjù:不能抵抗并拒绝。
形影不离 xíngyǐng-bùlí:形容关系亲密,难以分离。
第4课 《散文诗两首》
【易错词】
匿笑(nì) 瓜熟蒂落(dì) 梗上(gěng)
沐浴(mù yù)祷告(dǎo) 繁杂(zá)
烦闷(mèn) 徘徊(pái huái)荫蔽(yīn)
【词语解释】
匿nì:隐藏,躲藏:隐~。藏~。~名。销声~迹。
蒂dì: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花~。瓜~。~芥。根深~固。
梗gěng:1. 植物的枝或茎:菜~子。 2. 直,挺立:~着脖子。 3. 正直,直爽:~直。
4. 阻塞,妨碍:~塞(sè)。~阻。心肌~死。5. 大略:~概。6. 有刺的草木:~榆(刺榆)。
阴影yīnyǐng:由于光线直进的特性,遇不透光物体而形成的一个暗区,俗称“影子”。也用于比喻,如她心头笼罩着失望的阴影
姊妹 zǐmèi:姐姐和妹妹;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
繁杂fán zá:繁琐而杂乱。
烦闷fánmèn:心里厌烦而郁闷;不畅快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遮蔽zhēbì:遮挡;拦挡
覆盖fùgài:遮盖;掩盖
心绪xīnxù: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荫蔽yìn bì:遮蔽;隐蔽;庇荫。
摇摆 yáobǎi:摇动;摆动
沐浴 mùyù:洗澡
祷告dǎo gà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第5课 《世说新语》
【易错词】
俄尔雪骤(zhòu) 无奕(yì)
尊君在不( fǒu)
【词语解释】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
(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6)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儿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7)内集:家庭聚会。
(8)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9)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课内文章
课题
主旨
主要写法
人物形象
线索
散步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以小见大
细节描写
我:有责任,是顶梁柱 孝顺
妻子:贤惠有责任
母亲:温柔慈爱
儿子:天真可爱机灵
“散步”
秋天的怀念
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最终使我变得勇敢坚强的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内疚之情
借景抒情
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我:暴躁绝望(勇敢坚强)
母亲:慈爱、宽容、理解、无私、深沉
“看花”
羚羊木雕
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同时亲人之间要互相沟通理解
插叙
景物描写
我:重视友谊 重义轻财
万芳:仗义 宽容
母亲:重财轻义严厉
爸爸:重财轻义、稳重平和
万芳母亲:重财轻义武断泼辣
“羚羊木雕”
金色花
儿童与母亲嬉戏的诗歌,所表达的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比喻想象
孩子:天真调皮对母亲爱和依恋
荷叶 母亲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看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抒发对母亲的赞美感激和爱恋之情。
以物喻人
联想想象
二、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散步》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上有老,小有小,中间的你和妻子,承载着整个家庭,而这个家庭就是你们小小的世界。
2、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都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感受这些景物之美,感受春天的美好,也是一家人“散步”的目的。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清新而明丽。这些风景是从母亲的眼里“望”出来的,意味深长。这是她改变主意的部分原因:她听从了孙儿的选择,因为“小路有意思”。
2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的好处。
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秋天的怀念》
1、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两处“好好活儿”的含义深意?
第一处:母亲对我的劝慰,希望我勇敢坚强地面对挫折,表现母亲的坚忍和无私的爱。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三)、《荷叶母亲》
1、《荷叶 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答:“我”的情绪经历了一个由烦闷不适到释然的变化过程。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由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我”的这一情绪变化,是全文的重点,为结尾的歌颂母爱蓄势。
2、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答: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母亲是为我们遮挡风雨的人,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作用:以物喻人,点明中心,升华情感。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四)、《羚羊木雕》
1、“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用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境。
2、文章对人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3、“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插叙的作用
交代了我与万芳友谊的珍贵,刻画了孩子重义轻财的性格,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
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了……的环境,烘托了……的心情,(刻画了……形象)为下文……作铺垫
三、文言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像)?”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像)柳絮因(凭借)风起。”公大笑乐。即(就)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约定的时间)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放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答曰:“待(等)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就)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放弃)而(连词,表修饰,无义)去。”元方曰:“君(你)与家君(我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讲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讲礼貌)。”友人惭(感到惭愧),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答:营造了其乐融融、温馨、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2、《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2)“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象的统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做人要重礼守信。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答: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七年级第二单元词
第6课 《我的老师》
【易错词】
魏巍(wēi) 黑痣(zhì) 焚香(fén)
磕头(kē) 狡猾(jiǎo) 存心(cún)
占据(zhàn) 纠纷(jiū ) 时辰(chén ) 模模糊糊(mó mó hū hū)
【词语解释】
焚fén: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狡猾jiǎohuá: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
背诵 bèisòng:不看原文而念出读过的文字
占据 zhànjù:用强力取得保持
牵挂 qiānguà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挂念
援助yuánzhù: 支援;帮助
权威 quánwēi:权力,威势
纠纷jiūfēn:争执不下的事情;不易解决的问题
依恋 yīliàn:留恋,不忍离开
纯真 chúnzhēn:纯挚;纯洁、天真、不做作;纯粹真诚的。
存心 cúnxīn:蓄意,有意,故意;怀着某种念头、打算;居心;用心;专心
海鸥 hǎi’ōu: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性喜群飞,羽毛多黑白相间,以鱼螺、昆虫或谷物、植物嫩叶等为食
慈爱 cí’ài∶[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爱人;温柔仁慈的爱和体恤
模模糊糊 mómo-hūhū:思想上不清晰的。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
【易错词】
截然(jié) 感慨(kǎi) 搓捻(cuō niǎn)
抚弄(fǔ) 绽开(zhàn) 惭愧 (cán) 混为一谈(hùn) 恍然大悟(huǎng)
花团锦簇(cù)
【词语解释】
妮nī:女孩子:~子。小~儿。
莎su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Shā:多用于人名、地名。
绽开zhàn kāi:绽放唯恐wéi kǒng:只担心
争执 zhēngzhí: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捡jiǎn:拾取:~拾。~东西。
截然 jiérán: 界限分明
感慨 gǎnkǎi: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搓cuō:两个手掌相对或一个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擦:揉~。~弄。~洗。~澡。~手。~绳。
抚弄fǔ nòng:1.拨弄,弹奏。2.抚摩摆弄。
惭愧 cánkuì:(1)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2) 幸运,侥幸
激荡 jīdàng:受到冲击而动荡
疲倦不堪píjuàn bù kān:疲倦: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小心翼翼 xiǎoxīn-yìyì: 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 bùqiú-shènjiě: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如: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混为一谈 hùnwéiyītán: 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
恍然大悟 huǎngrán-dàwù:突然醒悟过来了。
花团锦簇 huātuán-jǐncù:形容五彩缤纷、景象十分华丽。
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犹言花攒锦簇。
美不胜收 měibùshèngshōu:美景多得看不过来;艺术品太美而目不睱接。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
第8课 《我的早年生活》
【易错词】
遗憾(hàn) 尴尬(gān gà) 谋生(móu)
开拓(tuò) 倾向(qīng) 滚瓜烂熟(shú)
威慑(shè) 萤火虫(yíng) 停滞(zhì)
【词语解释】
威慑 wēishè: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聪慧 cōnghuì:聪明而有智慧。
惨境 cǎnjìng:凄惨的境地
仁慈 réncí:仁爱慈善
尴尬 gān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谋生 móushēng: 讨生活,营求生计
笨笨bèn:1. 不聪明:~人。~拙。~伯(a.傻瓜,愚蠢的人;b.肥大的人)。愚~。
2. 不灵巧:嘴~。~口拙舌。~鸟先飞。3.粗重,费力气的:~重。~活。粗~。
冷漠 lěngmò:(1) [对人、对事] 冷淡,不关注。(2) 冷淡的,呆呆的,没有生气
偏爱 piān’ài:(1)在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件。(2)在几个人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个。
遗憾 yíhàn: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辉煌 huīhuáng:(1) 光辉灿烂的。灯火辉煌。(2)杰出的;灿烂的。辉煌的文化。
辛辣 xīnlà:味辣,比喻文章风格或人的性格厉害。鲁迅的杂文辛辣深刻,入木三分
开拓 kāituò:(1)开辟,例如:在荒原上开拓出大片农田
(2) 采掘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例如:开拓巷道
倾向 qīngxiàng:(1) 倾心向往,例如:徒有倾向而已
(2) 趋势;思想观点所体现的方向,例如:没有避免那种使用暴力的倾向,例如:思想倾向
(3) 偏于赞成;倾向,例如:倾向革命,例如:倾向忧郁
荣耀 róngyào:应得或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光荣;光彩或赞赏的习性
停滞 tíngzhì: 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生涯 shēngyá: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独具慧眼 dújù-huìyǎn: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的(如在质量方面)
蛛丝马迹 zhūsī-mǎjì: 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
一字不漏lòu:一个字也没遗漏。
滚瓜烂熟 gǔnguālànshú: 记忆牢固,能极为顺利娴熟地诵读,朗朗上口。
形容读书或背书等极其纯熟。
整装待发 zhěngzhuāng-dàifā: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第9课 《王几何》
【易错词】
须臾(yú) 徒手(tú) 屏息(bǐng)
承蒙(méng) 绰号(chuò) 呆板(dāi)
教条(jiào) 嘈杂(cáo) 喉咙(long)
【词语解释】
聋lóng: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翘qiáo:1. 举起,抬起,向上:~首。~望。~企(殷切企望)。~足引领。
2. 特出:~才(高才)。~楚(喻杰出的人才)。
Qiào:一头向上仰起:~尾巴。~辫子(死)。
琳lín:美玉:~珉。~琅(a.美玉,喻美好珍贵的东西,如“~~满目”;b.玉石发出的声音)。
承蒙 chéngméng:客套语,多亏受到[您的好意],如承蒙关照
教条 jiàotiáo:(1)要求教徒绝对遵从的宗教信条。泛指要求人盲目信奉的僵化的原则、原理
(2) 指教条主义
离谱,离谱儿 lípǔ,lípǔr:指说话、做事离开了公认的准则
叛逆 pànnì:(1)背叛。公然叛逆 (2) 有背叛行为的人
绰号 chuòhào:外号;诨号
优雅yōu yǎ:优美高雅。
幽默 yōumò: 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呆板 dāibǎn:死板;不灵活;不活泼
须臾 xūyú:片刻,一会儿。
徒手 túshǒu: 赤手空拳
惊讶 jīngyà:惊异;惊奇
屏息bǐng xī:屏气。
嘈杂 cáozá: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丑陋 chǒulòu∶长得难看的
轮番 lúnfān:轮流交替
喉咙 hóulóng:笼统指咽喉部
舒畅 shūchàng:舒服畅快。
铭记 míngjì:牢记在心中,如时刻铭记。
肥头大耳 féitóu-dà’ěr:过去形容人福相,现指人长得胖,形容肥壮
方头大耳fāngtóu-dà’ěr:同“肥头大耳”,中性词。
得意洋洋dé yì yáng yáng:亦作“得意扬扬 ”。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洗耳恭听 xǐ’ěr-gōngtīng: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原用作敬辞。现在有时含有诙谐讽刺之意
持之以恒 chízhīyǐhéng: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 yāquè-wúshēng:形容非常寂静。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我的老师》作者魏巍,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小说家,原名魏鸿杰,主作品有:诗集《黎明风景》。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和《春天漫笔》抒情散文《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凯歌声里》,文艺随笔《路标》。长篇小说《东方》,《地球上的红飘带》。本课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老师温柔,热爱学生及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质.
2.《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由“再塑生命”、“关于‘爱’的含义”两部分组成。课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我的早年生活》作者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本文节选自《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一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4.《王几何》作者马及时,笔名小非,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诗集《泥土与爱情》,《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歌词《茶山谣》,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等。本文选自《马及时儿童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童年旧事》
作者叙术了自己上初一时的第一节几何课,刻画了以为与众不同的几何老师:王老师的出场与众不同;王老师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几何老师的教学内容更与众不同;这节课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效果。
论语十二章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
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5、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说明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表明学习态度的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描述品德修养的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论语》的影响:《论语》以对话中说理的形式,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第三单元词语
第11课 《春》
朗润lǎng rùn : 明朗润泽的意思。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清爽,豁然开朗的感觉。
酝酿yùn niàng :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 ①指弄权 ②指夸示;炫耀。
嘹亮liáo liàng :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婉转wǎn zhuǎn : ①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②声音委婉而动听。
黄晕huáng yùn : ①指从太阳落山到天黑的一段时间。②昏黄不明亮。文中指黄色的光圈。
烘托hōng tuō :①泛指陪衬,使主色调明显突出。
②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具体指衬托的意思。
静默jìng mò :①寂静;没有声音。 ②肃立不作声。 抖擞精神dǒu sǒu jīngshén :振作起精神来。
舒活shū huó :舒展,活动,舒展筋骨,让精神提起来。舒展开来活动开来。
欣欣然xīn xīn rán :高兴的样子,形容心情好。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yè : 花儿繁茂叶子嫩绿。形容美好的春色。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 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镶xiāng :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温晴wēn qíng :温暖晴朗
响晴xiǎng qíng :非常晴朗凉爽,或晴朗无云。
安适ān shì :安闲舒适
肌肤jī fū :肌肉和皮肤
秀气xiù qi :①清秀 ②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③(器物)小巧灵便 ④灵秀之气;秀美。小巧而清秀。
绿萍lǜ píng :植物名,又名满江红,体小,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菊褐色。
水藻shuǐ zǎo :①水生藻类植物名。②泛指水生藻类植物。
贮蓄zhù xù :储存,积聚。
澄清chéng qīng :①清亮:湖水碧绿,清澈明亮。 ②使浑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③弄清楚(认识、问题等):~事实
空灵kōng líng :①灵活而不可捉摸;透明。②在《济南的冬天》里意思为清净。③.空静而带有灵活的气息。
水墨画shuǐ mò huà :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也称国画,中国画。
蓝汪汪lán wāng wāng :像水一样灵动透彻干净的蓝色。
第13课 《风 雨》
蔓màn: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蔓延等。[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扩展滋生。Wan:wàn细长能缠绕的茎:瓜~儿,扁豆爬~儿了。
撩 liáo:挑弄,引逗:~拨。春色~人。
芦苇lú wěi: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攀附pānfù:援引而上;附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或得到某种好处。
蜷曲quánqū:1、卷绕或盘绕2、肢体等弯曲。
屋檐wū yán:房屋前后坡的边缘部分。
弧形hú xíng:是圆或椭圆一部分的形状。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锥形zhuī xíng:像锥子一样的形状
蹦跳bèng tiào: 双脚离开地面地向前跳跃
栅栏zhà lán: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
槐树huái shù:中国和日本的一种观赏乔木。
掀起xiān qǐ:~起衣襟。~起头发。
偌大ruòdà:这样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
刹那 chà nà: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第14课 《秋 天》
肥硕féi shuò:①(指果实等)又大又饱满。多形容果实鲜美多汁。②(多指肢体)体格大而肥胖。 栖息qī xī :①止息;歇宿 ②指隐居 ③居息的处所,止息的地方。
丁丁zhēng zhēng :伐木声
幽谷:yōu gǔ 幽深的山谷。
归泊guī bó :(渔船)返回,停船靠岸。
寥阔:liáo kuò 高远空旷。
枯涸kū hé :① 干涸,没有水了。②枯竭 清洌:qīng liè 清而透明
梦寐mèng mèi : 1.睡梦 2.也比喻念念不忘
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复习
一、课文回顾
课题
主旨
主要写法
春
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写景抒情散文
以爱春绘春为线索
济南的冬天
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情景交融
巧用比喻、拟人,生动贴切形象
风雨
细致描写了狂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柳条、羊、葡萄蔓、鱼儿和室内的老人孩子等的形态和不同表现。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侧面衬托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
秋天
最精粹的语言描写绚丽多彩的乡村晚景图和农家生活,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观沧海
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的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色,显示了他有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的气概。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次北固山下
抒发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钱塘湖春行
描绘西湖早春的美景,抒发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借景抒情
天净沙 秋思
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抒发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漂泊在外的孤寂的羁旅之思
景物描写烘托
以乐写哀
直抒胸臆
二、重点语段和句子的理解
《春》
一、盼春
叠用“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盼春心切”。
第一段:总领全篇,开启下文,奠定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二、春草图(从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写春草的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的。
拟人,偷偷地生动写出小草悄然萌发的情态,钻: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顽强的生命里,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三、春花图(从色、味、花间的动静、虚实、从高到低,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优美画面)
1、作者描写春花时采用了什么顺序,好处是什么?
答:由高到低(树上—花下—地上)由实到虚(花联想到果),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思路清晰,让读者对春花美景一目了然。
2、“闹”字能不能换成“叫”
答:不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还写出了热闹的气氛,表现春花香气扑鼻蜜蜂忙碌热闹的景象,而叫无此表达效果。
3、赏析句子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排比,写出花色五彩缤纷很艳丽,增强气势,增加文句的感染力。
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比喻,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写出了野花繁多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遍地,闪闪烁烁,仿佛置身于野花丛中。
四、春风图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春风?分别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热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写出春风的柔和
嗅觉:新翻的泥土青草味花香微微润湿的空气,写出春风的芳香
视觉:鸟儿、繁花嫩叶写出春风的和煦
听觉:轻风流水、鸟声,写出春风乐音的动听
好处: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形有味有情,使人身临其境。
2、本片段修辞有:引用、比喻、拟人
五、春雨图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什么修辞?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比喻排比,牛毛偏重于写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突出雨多、细、密闪烁绵长。
2、赏析“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答:侧面描写,写雨中的草木经过春雨的滋润青而亮,从而写出春雨润的特点,逼字用得好,准确地写出了小草颜色青翠的程度之深
3、一下就和三两天”写春雨的________;“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春雨的_________;“密密得斜织着”明写春雨而暗写_________;“笼着一层薄烟”写春雨的_________;“静默”两字用得最妙,是__________手法,传达出春雨中_________的气象。侧面写春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多而绵长,细,春风,迷蒙,拟人,安静和平,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4、文段开头为什么从“风筝”写起? 答:风筝是儿童的天使,是春天的信号,从“风筝”写起,自然引起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从而展现一幅春到人欢的迎春图。
22.“也赶趟似的”和前文什么相照应? 答:和前文百花争艳相照应
末三句:
23.最后三个选段分别赞颂春天怎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 答:新、美、力,排比、比喻、拟人。
24.后三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结尾三个比喻句分行排比,先后有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三个比喻句的顺序不能调换。
25.“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是什么?
答: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也有希望人们抓紧大好春光之意。
《济南的冬天》
1. 第二段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过渡,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2.第二段中“它们”和第三段中的“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答: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
3. (第二段)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4、第二、三段中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是什么? 答:先俯视,后仰视。
5、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6、“小摇篮”比喻__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_, “小”照应了前面_“小山”的“小”__一词。
7.第四段中的第②句的“顶”为什么用得好? 答:准确写出小雪落在矮松上的样子
8.第④句用了_比喻、拟人 _的修辞手法;用文中的话解释“带水纹的花衣”:__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__。怎样理解“叫你希望看见更美的山的肌肤”? 答:希望看到更美的山色,表现出对春天的憧憬和希望
9.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空间顺序 ),在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__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__。
10.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⑧④⑤/⑥
11.这段文字主要描绘( C ) A.山上秀美的景色 B.冬天小雪的秀美 C.雪后山景的秀美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六段的主要内容。 答: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济南冬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答:温暖 清澈 透明 蓝 绿
15、第六段的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试找出一句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答:例:摘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赏析:“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找出句子1分,能作简要的赏析2分)
16、第六段的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7、第六段中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总结全文,点明题意;并与文章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3分,答出“总结全文”或“点明题意”得1分,答出“与开头呼应”得1分,写出作者情感得1分)
《风雨》
1.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表现力。
(1)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
答:“飘”“斜”生动地展现了鸟儿在狂风中不能自主的状态,“颤”字写出鸟翅被狂风吹折的瞬间情形,这几个动词从侧面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猛烈。
(2)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答:“吃惊”,写出猫的诧异心理,通过写猫的感受,生动地表现狂风的威力。
2.体会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
答: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被风吹倒时的情态。
4.文章描写风雨,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又是通过描写哪些事物来表现狂风的? 答:侧面衬托。通过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羊、葡萄蔓、苍蝇、鸟巢、鸟儿、废纸、湿猫、瓦、浮萍、水池、鱼儿、老头、孩子们这些食物来表现狂风的。
5.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写风,仔细阅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哪些地方的风。
答:旷野中的风,院子里的风,高处的风,巷道里的风,池塘里的风。
6.“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这一结尾十分精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妙处之一:放船出去,暗示雨来了,可以让船起航;妙处之二:扣题,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道出了雨;妙处之三:结尾呈现出温暖的画面,让读者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有回味前面精彩描写的余地。
7选文第二段末的“两步远”与“长时间”两个词有何表达作用?
答:“两步远”与“长时间”两个词形成对比,充分表现了狂风之猛烈,女孩寸步难行。令人寻味,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秋天》
1、背诵本首诗;记住诗歌节奏:
2、本首诗写了哪三幅秋日图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答案:(1)“饱食”用得很好,仿佛镰刀有生命、能吃食,与“稻香”结合起来,含有农家曾用镰刀紧张繁忙地劳作且喜获丰收的意思。(2)”。“游戏”一词有玩耍的意思,充满轻松、活泼、高兴的情调。(3)诗人准确地抓住对眼神的细节描写,用一个“梦寐”来表达,非常典雅而有趣。
《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 [三国]曹操
1、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1、《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更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且充满自然辨证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描写乡思愁绪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旅途平安,工作顺利,人们常用《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进行比喻。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既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判断下列句子表达的正误: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 错 )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对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重要特征。 ( 对 )
尾联“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 对 )
(三)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1、《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体现花草茂盛的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该曲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那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写出)了作者客居异乡,心情如这凄凉的秋景一样悲伤,哀婉。
文章来源:王补平公众号(weixinwbp2014)
(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不错,请点赞↓↓,点击“阅读原文”更有惊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