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的阅读地图(一) 《藤野先生》和《雪》备课拓展阅读 文/徐方方 【写在前面】 在湿地开专栏,还是有很大压力的。专栏作者都有各自的特色,自己的特色是什么,一时真定位不准。而且,既是专栏,除了特色鲜明外,若能够在某一方面深入钻研一下,形成序列,于
文/徐方方
【写在前面】 在湿地开专栏,还是有很大压力的。专栏作者都有各自的特色,自己的特色是什么,一时真定位不准。而且,既是专栏,除了特色鲜明外,若能够在某一方面深入钻研一下,形成序列,于己也算一种锤炼。琢磨了些日子,一个清晰的念头浮上心头。索性把教材研读和自身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即由课本上的课文和作者生发出相关的配套阅读。这样由教带读,以读促教,也便于形成序列。如果把教材想象成黄河,那我就沿着这条母亲河漫步,一步一步走得扎实,走得从容,尽可能多地欣赏到两岸流域的美丽风光,自己若能坚持徒步走完黄河,就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若能再走第二次第三次乃至n次,将是了不起的壮举。呵呵,这就是我为自己勾画的宏伟的阅读蓝图。魏智渊老师编著的《教师阅读地图》中说,教师的阅读地图就是一张生命地图。那我设想的这幅阅读地图也称得上我的教学地图,它将穿起我的教学岁月,印上我的教学足迹。想想,这是一件么美好的事儿。 从今天开始,我就要着意描画我的阅读地图啦。亲爱的朋友,为我加油吧!愿有你们陪伴的日子里,我们彼此都能收获更多的惊喜。八下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均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散文《藤野先生》和散文诗《雪》。先生向来是我的偶像,现代作家里最仰慕的就是他。他的作品集几乎全买了下来,他的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还有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从上学起至今,算是勉强通了一遍,然不少印象也是模糊了。好书不厌百回读,重新细读,是我现在需要下的功夫。孟子说读文章首先要“知人论世”,所以现在读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通常也会去找他的传记来读。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倒陆陆续续买了好几本,可惜大多时候束之高阁,使之蒙尘。
所以,我的阅读地图,就从敬爱的鲁迅先生读起。
(一)憎.爱.思
以前看过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和孔庆东的《正说鲁迅》,这回用了两周时间,读完了另三本鲁迅传记。许寿裳的《鲁迅传》,内山完造的《我的朋友鲁迅》,陈静的《孤立呐喊》。陈静的这本主要是精选鲁迅先生的文章内容串联起先生的一生,后面附录里加了九篇回忆鲁迅的名篇,资料很是丰富。另外两位作者都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深情回忆和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看到了一位有温度有人情味平凡而又伟大的鲁迅。 限于篇幅,现在只写写和课文有关的内容。 凡读过《藤野先生》的,想必对清国留学生“富士山”式的盘辫造型印象深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每读到此处,总是想起穿新装的皇帝,丑态百出,不以为耻,反以为美,讽刺意味实在强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他对辫子真是深恶痛绝。他在《呐喊》里专门有一篇《头发的故事》,说头发主宰中国人的性命,既是宝贝又是冤家,头发背后是屈辱和血泪。因此,他一去日本,就剪掉了辫子,是所在留学生班的第一个。他后来说,“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地在街上走。”“假使都会上有一个拖着辫子的人,三十左右的壮年和二十上下的青年,看见了恐怕只以为珍奇,或者竟觉得有趣,我却仍然要憎恨,愤怒,因为自己是曾经因此吃苦的人。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 据此就不难理解,鲁迅为什么会单单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来表达他的厌恶和讽刺了。当他的朋友听到他描摹留学生的丑态如“富士山”时,都不忍喷饭。为此有一位同学就赠送鲁迅一个绰号“富士山”。当然,这个绰号传开的原因,还因为富士山原蕴藏着火山,很能象征鲁迅革命斗争的精神。 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极其深厚。他最忠诚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在书中写到:“每次说到藤野先生的事,先生总是眉飞色舞,饶有兴致,仿佛那些事情已经根深蒂固了一般。每次谈到翻译的事情,他定会强调要把《藤野先生》一文翻译出来。对于在日本的诸多事情,赞成的赞成,反对的反对,他从来都是态度分明,可是对于藤野先生,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报以百分百的敬慕之情。”他之爱藤野先生,盖恩师身上体现出他所说的“理想的人性”——诚和爱。鲁迅说中国只缺少两件事,一个是真,一个是爱,先生一生的文章都在为这两个字奋斗。 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国民性的批判是鲁迅先生作品最鲜明的标签,我以为这是他的最深刻处和最伟大处。其实他在仙台决定弃医从文,绝非偶然,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仅仅是催化剂而已。许寿裳回忆,他们初到日本在弘文学院学习时,先生就跟他常常谈到三个相连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可见当时他的思想已经超出于常人,他并非从外在寻求救国方法,而是致力于国民改造,这一思想就是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极其重要的,但当时时代的大潮还未到,所以他是孤独的,寂寞的。独到而敏锐的观察,冷静而深邃的思考,这在他年轻的时候已凸显出来。 他志愿学医,是要从科学入手,达到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境界。后来,他“转变”了,提倡文艺运动,三十年如一日,对国民性劣根研究、揭发、肃清,终身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思想之为大者。
二、绝望.抗争.孤独
《雪》出自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说,我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解读鲁迅,《野草》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算上最前面的也是最重要的《题辞》一篇,《野草》共24篇短文。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介绍,“这二十多篇小品,如每篇末尾所注,是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在北京所作,陆续发表于期刊《语丝》上的。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我在学生时代,大体浏览过这本薄薄的小书。当时只觉得晦涩难懂,什么死亡呀,地狱呀,冰谷呀,暗沉而神秘。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对先生的深入了解,而今重读,读出了些许滋味,品出了先生文字的魔力和劲道,其正如秋之晴空,辽远,清冽,让人神思飞扬。亦愈发体悟到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理解了他的孤独和倔强,奇伟和冷峻。 《雪》算是《野草》中最明朗的一篇。“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象征着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灿灿生光”的朔方的雪则蕴蓄着作者在严酷的现实环境下坚强抗争的品格。这种抗争是孤独的,不妥协的,个性张扬的,坚韧持久的。朔方的雪和那“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一样,都是鲁迅的化身。 “理想”、“孤独”、“抗争”,“死亡”,这篇散文诗的主题词也是整部《野草》的主旋律。譬如《好的故事》描绘了“无数好的人和好的事”,《一觉》中“漂渺的名园中,奇花盛开着,红颜的静女正在超然无事地逍遥,鹤唳一声,白云郁然而起……”这理想的境界都恰似江南的雪一样“美艳”。然而,《野草》里这样温暖的笔触终是少的,更多的是作者内心的郁愤和孤独,乃至绝望。 鲁迅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像他笔下的“过客”所说:“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的先觉者和启蒙者,比任何人都思考的多,也痛苦得多。他深切地意识到几千年来因袭的负担太重,无论是可诅咒的可憎的恶势力,阴险的薄情的伪君子,还是愚昧麻木的看客,触目皆是“废墟”“荒坟”,“这样的混沌,这样的阴沉,而且这样的离奇变幻!”(《一觉》),甚至连地狱也不如,这黑暗使他艰于呼吸。他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他清醒着,痛苦着。然而,思考着,反抗着。即便置身于墨一样的黑暗和虚空里,即便明知“前路是坟”,也依然“跄踉地闯进去”。1925年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说:“你的反抗是为了希望光明的到来罢?我想,一定是如此的。但我的反抗却不不过是与黑暗捣乱。”“他举起了投枪”,“出这冰谷”,将自己燃烧。 所以,鲁迅不惮于被黑暗淹没,不惮于死亡,甚至“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为了那些“绰约的,纯真的”“不被涂抹脂粉”的青年的魂灵,他愿意“魂灵被风沙打击得粗暴......愿意在无形无色的鲜血淋漓的粗暴上接吻......”(《一觉》)。“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淡淡的血痕中》)林语堂评价曰:“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的确,战斗是鲁迅的生命姿态。 但是,智者是孤独的,真正的猛士亦是孤独的。 朔方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而且升腾”,这是孤独的抗争,让人敬仰的同时,却也让人心痛悲哀。他在《<呐喊>自序》里写到:“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寂寞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先生的灵魂。所以,他不仅与外在的黑暗和虚无抗争,更与内在的灵魂斗争。《影的告别》、《死火》、《过客》、《墓碣文》等几篇都表达出鲁迅内心的绝望和希望,灰冷和热情,决绝和留恋的挣扎、纠结。至真至纯的智者仁者,解剖自己时总是坦白而无情。像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样,鲁迅把“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在绝望中抗争,在抗争中孤独,在孤独中批判,在批判中升华。 这就是鲁迅的哲学。 这就是鲁迅的精魂。 【作者简介】徐方方,安徽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乐读书,喜旅游,迷湿地。倾慕于君姐的青春语文——“热爱生活,超越自我;灵动创新,青春如歌。”执著于孔子的修身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最爱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157963212(带月荷锄归)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我们@语文湿地”
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满分750分。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与高考同期进行。 对口专业考试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除学前教育类外,其他9个专业类的专业理论满分240分,专业技能满分150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
http://pgzy.zjzs.net:8001/ 特别提醒: 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并保持浏览器默认设置。系统暂不支持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如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进行志愿填报, 可能会出现填报错误或填报不成功。 考生登录系统后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