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16年概念教学“四法”论文

时间:2017-09-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2016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法”论文 海口市咸东小学 吴江桃 数学概念是反映空间开工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

2016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法”论文
海口市咸东小学   吴江桃

数学概念是反映空间开工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掌握好数学概念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好概念,才能运用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习教学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这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深刻感受。
一、创设情景,形成概念
求知欲和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在引入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直观教具)或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知识的、具有引力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注意和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准备一个透时杯子,里面盛半杯清水,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发现:放进一块小石头,水面升高一些,取出小石块,水面隆低到原处;再放一块大一些石头,水面比第一次升高多一些……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经过思维的深化很快得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小的物体占空间小,大的物体占空间大。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的体积。”
二、抽象概括,建立概念
抽象概括是人脑对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是感性向理性转化的桥梁,也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飞跃的纽带。因此,在引入概念时,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准确地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概念,如:“教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依法贴出红花的集合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感性上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什么意思,并知识可以用乘法算,接着增加相同加数的个数,个数越多,算式越长,长的算式学生会感到计算麻烦,而用乘法计算就比较简便,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求几个机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建立了乘法的概念。
三、运用比较法,理解概念。
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一定的适合范围,而一个概念常常写一些相关概念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要重视概念的运用范围,把相近概念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把握住每个概念的和外延,避免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如,学生常常“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从而把握住“整除”的概念。
四、使用渗透法,掌握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对于生僻概念的教学,往往是以强化为主。但是根据心理原则,理性的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而且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以表象为支柱的。因此,采取渗透法进行教学比较合理。例如:行程问题中的“同时出发”、“面向而行”、“相向而行”与“机遇”等概念,学生难于理解,可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做一些渗透这方面知识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在活动中对这些概念有了亲身感受后,教师讲述这部分的内容时,就能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支柱,通过思维的深化,正确理解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各个概念。

海口市, 小学数学, 注意力, 求知欲, 教学 标签:


相关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提纲)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第一学段(1~3年级) 综合与实践 例20 图形分类。如图6所示,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想一想:应当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根据分类的标准可以把这些扣子分成几类?然后具体操作,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 图6 [ 说明 ] 本活……


小学老师教研文章 抓住学习数学的精髓 培养
小学老师教研文章 抓住学习数学的精髓 培养

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想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摘自:数学家克莱因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