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习作课”课型研讨总结

时间:2017-11-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老师语文基本功力的集中考验;不仅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对习作,老师也要做到先写、先想、心中有数。我们五年级语文组选择了作文这种课型进行研讨。在这次活动中每个成员从中都有所收获,现在和

  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老师语文基本功力的集中考验;不仅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对习作,老师也要做到先写、先想、心中有数。我们五年级语文组选择了作文这种课型进行研讨。在这次活动中每个成员从中都有所收获,现在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富有真情的习作。如何让孩子们很自然地、用自己的方式写自己心里的话,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和欲望。

二、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我们组韩老师执教的课型是习作课,课题是《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基于《课标》的要求,我们全组老师纷纷出谋划策,韩颖老师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课前研讨——课堂实施——修改教案——课后再研讨——再上课——再修改教案,一遍又一遍。总之是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还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这和《课标》对习作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本篇作文指导的重点是典型事例的选取和细致描写的运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韩老师指导时先让学生放开说说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有哪些?你打算写谁?你所要写的这个人的身上具有哪些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可以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反映出来?引导时要让学生选择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事情来写,一定要求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根据观察所得,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要注意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我相信我们全组教师经过这次的课型研讨,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指导下,一定有大的收获。
标签:


相关内容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1.优势亮点分析(可以结合数据和统计图) (1)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从各题的得分率可看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2)概念判断、计算乐园正确率较高; (3) 三角形的分类、第五大题技能展示台学生做的很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4)解决问题的……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