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论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17-12-0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参赛论文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学校课堂,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要求。现代
小学数学参赛论文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学校课堂,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以下是自使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上的收获。
关键词:情境;数学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 、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我们平时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整合在一起。
一、信息技术是导入新课的一剂良药。
我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深深知道小孩子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北京赢了”申奥成功的欢乐场面,学生一看到这个熟悉的画面立刻兴奋起来,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开始窃窃私语了。看到这个场面,我问:“你们从播放的场面中看到什么?”“是一种什么心情?”“为什么?”当多媒体出示4个城市申办城市得票数的统计表时,学生很着急的说:“我们中国的票数最多,他们是争不过我们的”等等。我问:“作为中国小公民,你们一定很自豪,那我们就围绕着北京的56票学习减法问题,谁能用56来提出一些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我在新课的一开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这才是教师会用信息技术,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善用信息技术,有效精讲,突破重难点。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象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
又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信息技术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三、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如:五年级一节 “数学活动课”中,我用录像播放师生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要求学生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