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论文信息资源在语文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时间:2017-12-1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优秀论文信息资源在语文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摘要】毋庸置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当前已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但信息资源是否能真正有效地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成为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容,这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的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信息资源在语文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摘要】毋庸置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当前已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但信息资源是否能真正有效地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成为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容,这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的对比从而阐述信息资源在语文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资源  语文导入  运用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状态。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依然更多地依靠直观形象的感受。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起到有意注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从而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更自主地进行学习。下面,就通过一些具体案例阐述信息资源在语文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案例1:《地震中的父与子》——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地震”这两个字,你眼前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生1:我感到很可怕。
生2:房屋倒了,许多人受伤了。
生3:地震中的人太可怜了。
师:是啊,地震太可怕了,请看(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配有悲怆的背景音乐)
老师激情讲述:坚固宽阔的高架桥成了断壁残垣;暂新的汽车被倒塌的房屋拦腰折断;繁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片废墟,消防队员望着这一地的瓦砾束手无策;火光冲天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地震总会带给人们深重的灾难。(出示课文片段: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了一自废墟。)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昔日美丽的家园在一瞬间变成了废墟,人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而其中,一位父亲和他年仅7岁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生读课题)
案例2:《地震中的父与子》——看图片,听音乐,谈感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通过读告诉大家,地震中的谁呢?(生读课题,突出“父与子”),这是在怎样的场景中的父与子呢?(生再读课题,突出“地震”)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呢?请同学们浏览学习资料中的“地震的惨烈”部分,里面是老师收集的地震后的一组照片,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片的内容,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昔日坚固的高架桥断成了三截,地震太可怕了。
生2:过去人来人往、彩灯闪烁的商业街全部倒塌,成了一片废墟,叫人惨不忍睹。
生3:崭新的汽车被倒塌的房屋砸得面目全非,真是触目惊心。
生4:消防队员无可奈何地望着昔日的高楼变成了现在的一片瓦砾,我仿佛看到了他眼角挂满了伤心的泪水。
生5:地震中还不时发出火光冲天的大爆炸,叫人心惊胆战。
师:地震带来的灾难就是这样的巨大,这样的深重。(出示课文第一、二段)课文第一、二段有两处语句也告诉我们洛杉矶这场地震的惨烈,找一找,并通过坊告诉大家这是一场大地震。
生1:有一年,美男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女生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男生再读这个句子。

思考:
从以上两种教学结果来看,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使用了相同的媒体课件,但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差别却较大。案例1中,学生大多用感叹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到的是“我感到很可怕!”“地震中的人太可怜了!”等总结性的语句。案例2中,学生的表达方式丰富,有的同学十分准确地用上了“无可奈何”“惨不忍睹”“触目惊心”等词语,有的同学在表述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还能合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表达的情感也比较丰富。
案例1中,教者把多媒体信息资源作为教师演示,学生欣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体现在:1、课始让学生交流“看到地震这两个字眼前出现的情景”,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学生来说,即使看了相关的报道,头脑里的相关影像也是模糊的,对于没有看相关报道的学生来说,其头脑中甚至是一片空白,当然也就无法用语言描述出“地震中的情景”。2、教者接下来出示地震中的一组图片,配上音乐和激情讲述,这可以说是教师语言智慧的充分展示。但是,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教者是将现成的答案捧到学生面前,学生只要专心做个听者就可以了,教师过多地用自己成人化的语言占据了学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空间。
案例2中,教者把多媒体信息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媒介提供给学生,在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思维表达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学生创造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自己的感悟表述出来,高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下面来看另一个案例
案例3:《秋天的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非常漂亮的画。(欣赏多媒体画面:表现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金色田野;果实累累的果园;火红的枫林;鲜艳的菊花等图片,并配上了与此情景相匹配的动听音乐),这些图画美吗?
生:美!
师: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生:秋天。
师:(板书:秋天)秋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啊!这么美丽的秋天是谁带给我们的呀?
生:雨。
师:(板书:雨),你瞧,小雨点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啦,亲切的呼唤课题吧!
案例4:《秋天的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非常漂亮的画。(欣赏多媒体画面:素材来源于案例3),这些图画美吗?
生:美!
师:你能送一些词语或句子给这些美丽的图画吗?
生:绚丽多彩、瓜果飘香。
生:春华秋实、如诗如画。
生:秋天的风像妈妈的手,抚摸着花草树木。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标签:


相关内容

多元识字 其乐无穷──《酸的和甜的》识字
多元识字 其乐无穷──《酸的和甜的》识字

文章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在“全……


教研论文 ──“六艺”在小学生古诗词综合
教研论文 ──“六艺”在小学生古诗词综合

文章摘要:古诗词是古典文化的精华所在,是祖国语言的根基,老师们觉得难教、怕教的现象令人深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将“六艺(诵、唱、书、画、演、唱)”与古诗词的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