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反思 一、基本情况 全年级共有110人参加这次数学期末测试,总分8855,平均分80.5,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35.45%,低分率为3.64%。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95%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涂抹
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反思
一、基本情况
全年级共有110人参加这次数学期末测试,总分8855,平均分80.5,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35.45%,低分率为3.64%。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95%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涂抹现象不是很明显,比上个学期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特别是2班的学生.
二、试题评价
本册期
考试卷比较尊重教材,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基本上每个单元的知识都涉及到,难度适宜,通过设计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和探索性问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综合素质。有些题目素材来源于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考得好的方面及经验:
本次考试同学们考得比较好的题型有: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简单的解方程;3、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辨析;4、看图写分数;5、在方格里画出给定大小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5、简单的分数加减应用题。像这些题型大多数同学都能按要求正确解答问题,并且书写工整、思路清晰。考得好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挺好,平时也常有训练,做多了这样的题型也就熟能生巧了。
四、考得不好的方面及原因:
本次测试丢分最多的还是计算题和应用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不是不会,而是做题分析不清,还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缺乏严谨性,忽视强调过一些该注意的地方。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计算题:2×6=18,学生口诀错误。另外还有些学生看错符号,减法看加法、加法看减法。应用题有关相遇问题,学生不太会用方程来解题,特别是设未知数。最后一题,很多同学不会求用了几块地砖来铺微机室。而还有些同学会列出正确得式子,但计算错误,导致丢分。
五、存在的困惑:
学生的计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条件。从答题情况看,本次虽然计算得分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的正确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造成正确率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表现在学生的不良习惯上,如: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甚至还有漏题的现象。这些,都为我们日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基本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如何实施、如何有效的操作对我来说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
六、今后的教学对策:
1、查找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努力充实知识面、拓宽视野。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思维。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避免优生重复训练。
3、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4、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秋季, 数学
海滨第三小学学校五年级数学科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
报告撰写人:陈荷英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卷结构比较合理,符合课标的基本理念,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学科的性质,即: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既考查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念、综合与实践应用”四个领域的知识,还设计了不少让学生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的题目。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1、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比如,计算类知识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的口算、列竖式、简便计算、解方程等运算。
2、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这张试卷总体上难度偏低,区分度不高。重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1)对学生的成绩统计过程中,我们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效果较好,但是计算部分失分较多。同时,从学生的答卷中也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走上良性轨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应当引起重视。从他们的差异性来分析,学校整体差距还是偏高的,说明同学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扎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如何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学习风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本次检测结合试卷剖析,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类型: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第六大题看图列方程并求出解,部分学生没有求出解。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要写出学生答题出现的典型错例,剖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1)填空题:全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第2小题有失分现象较严重,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于题目辨析不够,大部分失分学生以为求女生有多少人,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没有学好。这与他们自身的符号意识差有关。
(2)判断题、选择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出现的错误较少。
(3)实践操作题:学生正确率较高。但是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很多学生知道方法,计算出现错误较多。
(4)计算题:这是失分最严重的一个题目,学生对合适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好,计算马虎。特别是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还有就是解方程计算中错误比较多,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分不清,还有就是随意去掉运算符号等。
(5)解决问题:由于计算造成的错误较多。另外,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求中位数和平均数错误较多。
四、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需加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老师们越来越感觉到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计算的基本技能相对较差。学生解答简易方程和小数乘除法的基本功也相对薄弱。在计算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注重开放性问题教学。
小学数学开放题,因其开放性、多变性、灵活性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除了教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和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机会,不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发展。
(3)加强弱势群体的辅导。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因此,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采取“一帮一”或“二帮一”学生互助方式,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试卷内容参考其他地方的试卷的痕迹明显。期末时,我找期末试卷命题资料时,在小学课堂网上看到过一份试卷,与这份试卷内容很多是一样的,包括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操作题,甚至连数字单位都一样。希望,以后在试卷命题时,能够多整合不同的数学资源,不要出现大规模参考一份试卷题目的情况。
3、其它意见与建议
加强试卷命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