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山区教育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走进了山区学校,信息技术在山区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它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山区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山区教育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走进了山区学校,信息技术在山区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它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山区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活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提高能力
笔者在山区小学从教二十多年,深深地感受到农村教育的变化,在以前,山区教学手段非常落后,我们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无非就是“五个一”,即一本教科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些简单的教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吃力,自然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山区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山区学校增加了许多设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走进了山区学校,同时信息技术在山区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它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山区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活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1]作为山区的语文教师,我积极“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就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初步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
识字与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非常重要,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汉字是方块的表义符号,大家都认为汉字难学、难记、难写,也意味着难教,识字写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很难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趣味性,把枯燥变为生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功能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
(一)读准字音。
识字首先要求正确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在偏远农村,受方言的影响许多教师普通话不够规范,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读音,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字、词、句的时候用计算机标准的声音来代替部分不规范的读音,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学“船”这个字时,受当地客家方言影响,孩子们大多读不准翘舌音、三连拼音节,我就一方面用计算机提供标准发音及整个拼读过程,另一方面,在字旁附上动态小画面,“船”既形象,又具体,增加了学生的记忆。
(二)演示汉字的形。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展现汉字的形以及书写、进化和简化,例如在“鸟、亭”等象形字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产生神秘感,这样提高了孩子的识字兴趣,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理解汉字的字义,并能正确使用。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博大、厚重、美丽、睿智与缜密,为汉字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教学“停”字时,我利用动画,展现“人在亭子边休息”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觉得简单易懂。
(四)让学生爱上写字、写好字。
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可以分析字的结构和笔顺,把写字的起笔、行笔、收笔全过程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再结合教师的范写,这样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和摹仿。在练习写字时,还可以出示《写字姿势》、《执笔姿势》的儿歌,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帮助孩子写出规范、漂亮的汉字,从而陶冶人的情操。
(五)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要想写好字,不是一件容易的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只靠练、练、练,会令小孩子讨厌,为了让孩子能持之以恒,我每节写字课都会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作业,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另外还邀请村里的书法高手现场指导,或者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书法艺术,让孩子们知道写一手漂亮的字是值得骄傲的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2]
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绎精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一)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提高阅读兴趣,为教学排疑解难。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超乎学生想象的问题,这时候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疑点难点拨云见日,豁然开朗。[3]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别人。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风和太阳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使资源共享。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知识面较狭窄,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教学写景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图片,文字资料等为教学服务。如《三亚落日》是一篇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散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利用计算机展示三亚风光、晚霞和夕阳西下时的情景,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去体会,去领悟。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探究的精神。
(三)利用电影,视频、电视节目等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教学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的课文时,利用电影、视频、电视节目等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的时候,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教学效果非常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