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论文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的高效课堂
时间:2018-01-2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参赛论文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的高效课堂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绝大部分学校得到广泛的运用,它以新颖、形象和逼真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热爱和兴趣。同时,它又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从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
小学语文参赛论文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的高效课堂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绝大部分学校得到广泛的运用,它以新颖、形象和逼真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热爱和兴趣。同时,它又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从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多年教学的实践和经验,目的在于运用多媒体,更好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记忆和消化,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对上好语文课意义重大。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理解;记忆;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校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媒体教学已进入课堂教学,多媒体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和喜爱。如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激趣导入,引发热情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使所学的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再现了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情绪,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1]而多媒体能综合地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愿意去学,真心去学。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整节语文课,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他们兴高采烈地学习着,表演着,创造着,有些段落不知不觉读了一遍又一遍,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在共鸣中迸发,充分地感悟了文本。
二、化抽象为具体,深化理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要求学生说清楚圆明园中建筑物的特点和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中的景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有些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认识,加深理解。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最近教学《火烧云》的课,教师根据学生一般都没有仔细观察过或者没有真正见过火烧云这一实际,课上注重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原先停留在概念中的“火烧云”逐渐形象化、具体化。后来又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说话。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望尘莫及的。还有,教学《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抽象点。如何理解这样一句非常抽象的句子呢?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也使学生对课文句子的含义加深了理解。
三、增强感官刺激,强化记忆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声音、色彩、动画等调动学习者的所有活跃的思维细胞,强化对各种感官的刺激,使所提供的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迁移。对所迁移信息记忆的时效性方面,人在三小时后能记住听到内容的30%,三天后降为15%;三小时后能记住看到内容的70%,三天后降为40%;但如果视听觉并用,三小时后仍能记住90%,三天后还可保持75%。[2]如教学《游子吟》,先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然后巧妙运用画面,再深入感知,借助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寒冬,夜很深了,一位年老、慈祥的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结合画面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惦念牵挂及儿子感念母恩的思想感情。再转入画面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由此联想到慈爱的母亲给予自己的关怀,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么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从小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到此《游子吟》这首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的清丽小诗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毋庸讳言,巧妙借助多媒体,深入感知课文,借画面悟诗意,是一种很值得推崇的方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