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阅读论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

时间:2018-01-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 一. 研究背景 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的。我们许多语文教师都有感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
                       
一.   研究背景

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的。我们许多语文教师都有感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讲了多少遍,等遇到一篇课外的阅读篇目,学生们要么曲解中心,要么肢解其意,遇到稍微灵活一些的题目时,学生们仍旧是大面积的失分,令人烦恼。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这仿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通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优秀诗文160篇(段)”。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发展。所以如何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是面临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课外阅读开阔课内阅读的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的长度,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这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让学生的生命因阅读而充实,因阅读而精彩!

二. 研究方法

.   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验研究法

三 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11——12月
   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情况,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对课内外阅读的态度和看法,及时掌握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并进行分析总结。
(二)实施阶段2013年1——8月
   通过同读一本书.自助式阅读.师生共读等方式推进实验不断深入。
(三)总结阶段2013年9——10月
   分析学生的阅读成果,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全程的回顾和反思,总结和提炼研究的成果,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四. 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1.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对教学实践的价值。
    本课题着重从有效方面探究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价值和作用。课内外阅读的和谐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这个研究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有效地开掘,阅读视野才能由课内转向课外,我们的课内阅读也才找到了一个发展点,支撑点,从而搭建起学生阅读的桥梁。 第二,建立了这个衔接点,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课内文本的感悟。 第三 由课外的阅读再次地走向课内。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写一写阅读的收获与感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看法,形成一个由课内到课外,再由课外到课内的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模式。
3.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相互作用。
课内阅读有着一定的文本,在课内占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与空间,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拓宽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始终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也不能让课外阅读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课内阅读服务于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促进课内教学,两者的衔接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
(二)研究措施
1.课内外整合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
(3)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
(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自主阅读
(1)设计“阅读摘录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并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监控阅读过程,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
(2)定时定量地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定时阅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随意阅读,但要有合适的阅读量;完成摘录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标签:


相关内容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最新文章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作者:江阴市教研室 匡金龙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