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现将我所教学的条谈小学四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命题意图与课标的对比分析 本次测试卷与以往一样,也是从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所有试题,体现了夯
学校 | 登瀛小学 | 班级 | 四(1) | 执教老师 | 徐洪全 | 时间 | 2010.5.6 | |||||
平均分 | 优秀率 | 合格率 | 最高分 | 最低分 | 90-100 人 | 80-89 人 | 70-79 人 | 60-69 人 | 50-59 人 | 30-49 人 | 30分以下 | |
74.9 | 20% | 83.3% | 95 | 39 | 6 | 9 | 6 | 4 | 3 | 2 | ||
定性分析 | ||||||||||||
题型 | 该题总体情况分析 |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与教学相联系) | ||||||||||
一1为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 总体良好,错误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尾巴”巴的轻声,及“模样”中“模”字上。 | 多音字读音以及一些词语的轻声,学生容易把握不准。 | ||||||||||
一2把词语补充完整。 | 部分同学出现一两处错误。 | 错误集中在“金碧辉煌”的“辉”字及“撕心裂肺”的“肺”字上,因为易混淆,学生出现了偏旁的错误。 | ||||||||||
一3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 部分同学出现一两处错误。 | 错误集中在()的颐和园和()哥伦布,因为要填两个,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把握不住第二个填空。 | ||||||||||
一4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 或多或少的有失分现象。 | 由于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部分同学抓不住重点,表述不到位。 | ||||||||||
一5默写古诗文 | 总体良好。 | 平时加强训练,掌握较好,部分同学由于粗心漏写个别字。 | ||||||||||
二(一) 1、划去括号里。 | 失分严重,80%同学错误。 | “坐落”还是“座落”学生较易混淆。 | ||||||||||
2、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 40%同学有错误。 | 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词语,造成了找的词语也是错误的。 | ||||||||||
3、根据文章填空。 | 50%同学有错误。 | 没能把握住文章重点,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 ||||||||||
4、照样子,用关联词语造句。 | 总体较好。 | “不仅……还有”较为简单,学生很熟悉。 | ||||||||||
5、选择。 | 20%同学有错误。 | 选择破折号的作用,学生练习过类似题目,且课文中经常出现,老师分析讲解,掌握较好。 | ||||||||||
6、介绍名胜古迹。 | 有小的失分现象。 | 课文中学习过有关的名声古迹,所以学生有话可写,但是容易出现一些错别字,或是介绍抓不住重点。 | ||||||||||
二(二) 1、照样子,写词语。 | 基本无错误。 | 平时经常做这一形式的练习。 | ||||||||||
2、陈述句改反问句。 | 错误较多。 | 学生较熟悉反问句改陈述句,但反问句改陈述句有一定难度。 | ||||||||||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 | 总体良好。 | 阅读文章较易理解,学生基本能把握要点。 | ||||||||||
4、根据划线句子,提问题。 | 总体良好。 | 针对句子提问题题目较简单。 | ||||||||||
5、回答问题。 | 基本都有失分现象。 | 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精神,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较难。 | ||||||||||
6.想象写话。 | 总体情况良好。 | 学生一般都能揣测到“达丽玛”的心情,写出她内心的感想,但也有部分同学表述不完整。 | ||||||||||
四、作文 | 有部分学生没有申请题目 | 部分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出现了偏题现象,部分学生重点把握不准,详略不当,还有部分学生叙述平淡,没有真情实感。 | ||||||||||
从基础知识技能、阅读能力方法和习作等角度分析学生答题比较满意的地方: 平时注重训练,学生对字词,默写这些基本技能掌握教好。 阅读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文章,并能把握住主要内容,部分同学能透过表面,深入理解文章。 习作方面,语句较为通畅,基本能做到流利表达。 |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
最新文章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作者:江阴市教研室 匡金龙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