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8-02-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龙山区多寿路小学 肖苹 一、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意义: 1、数学教学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龙山区多寿路小学   肖苹
一、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意义:  
1、数学教学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的。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的事物,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了小学生学习如“空间图形”等几何知识接受起来很困难。虽然,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教材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但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从认识图形到掌握图形特征到计算图形,学习的效果总是不太令人满意,有个别的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特别是立体图形学生能根据条件想象出立体模型或者能画出图形的同学就更是不多,如果在教学中引进动手操作,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促进,得到提高。
3、动手操作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被写在了教科书上,它就被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而隐含在其中的,有着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而动手操作恰恰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
4、动手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多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措施
1、创设氛围,唤起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之前就让学生动手剪了一个圆,通过动手折一折,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通过拿直尺量一量,知道了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这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
2、        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动手的积极性。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这个时候老师要适时鼓励,以增强他们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达到动手实践活动的目的。所以,教师在组织动手实践活动内容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也要创造外部环境,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动手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
3、        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学生借助手的活动来促动大脑思维活动的体现,它可以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去,改变了传统的“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真正的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使动手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肥沃土壤。
4、        用心组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创设问题、创设情境,要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引申到生活实践之中去,避免书本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脱节,课后就要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恰当、充分的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各种能力都得到提高。



标签:


相关内容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最新文章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作者:江阴市教研室 匡金龙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