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参赛论文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

时间:2018-02-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参赛论文小学数学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 吉林省东辽县实验小学田春花王立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使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从而突

小学数学参赛论文小学数学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
吉林省东辽县实验小学  田春花  王立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使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从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是适应当今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生存环境要求,也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教育技术经历了传统技术,媒体技术,现在进入了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阶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动脑和动手,去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很好地完成这一重要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手段迭加,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要素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并发挥最大效益的有机部分,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突破与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利用、创新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最佳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达到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合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网(机)---人互动环境,其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实现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呈现多媒体化、信息流通网络化、信息反馈多样化的优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丰富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主动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应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探索性的数学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水平,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一堂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动态演示,先让学生看到画面中车轮都是圆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接着再让学生看到画面中车轮是三角形或多边形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出现轮子是椭圆的行驶场面,同学们都喊着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各种不同车轮运动的动态演示后,已经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已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又愉悦的心理状态。这样,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便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识的发现、思维和形成的过程,不仅能优化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探索。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和,学生发现三个内角和为180°;再让学生任意拖动△ABC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三个内角和还是180°;然后将得出的数据列成表格,让学生作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大胆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最后通过学生交流和师生互动来实现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也可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构成一个平角。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演示,再次展示新知的发现、思维、证明和形成定律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 但还是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导致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仍只能够“感受”。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考虑到实验过程的复杂和难以具体操作,学生也难以掌握和应用。于是,我引入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紫色线段表示圆的半径,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表示圆的面积,并将圆多层次地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64份…… ,使学生直观感受并领悟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此时,我适时地启发学生想象和分析并让学生运用CAI去动手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下,同学们的答案有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把圆剪拼成梯形等各种图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所拼成的图形与圆的内在关系,都能概括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标签:


相关内容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最新文章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作者:江阴市教研室 匡金龙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