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8-02-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江市大湖中心学校刘美汝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临江市大湖中心学校  刘美汝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创新 途径 生活
绪   论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2000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经历着信息潮流的我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下面将自己的几点理解与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基本理论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课件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人教版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观察物体》一课时,利用电脑3D技术模拟,可以带领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身临其境,使物体由静态变动态,直观形象,极大地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减少学生厌学、怕学数学情绪的产生。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我用录像机录下了一个路口在某一段时间内车辆通过情况,并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成一个课件,模仿现场进行统计,还能通过回放对不确切的数据进行重新统计,让学生正确、准确的掌握统计的方法,这是任何一个现场统计不具备的优势。同时又解决了学生自己去路口统计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这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数学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责任。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利用动画演示自行车行驶的画面,车轮有圆的、方的、三角形的。学生看到这样的车轮觉得新奇,心里马上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车的车轮都是圆的?不是圆的会怎样?教师趁机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播放演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布鲁纳有一句名言,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里,合适的方式是关键。而计算机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情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山区中小学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往往不能有效地达到大纲的要求,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有很多乡村的孩子都无法理解,如北师大版初二教材中引用了一个“过山车”的实例。但在课堂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没见过“山车”,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黑板、教具模型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新授时精心设计好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几何画板》能很好地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及其变化动态地显示出来,随时观察到各种情况下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如在讲旋转体时,教师可以使用《几何面板》制作的课件形象动态地演示圆柱由一个长方形旋转而成,圆锥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的过程。在人教版初一(上)截几何体时可以演示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的过程,可以直观地看到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图形,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象而难以理解和制作教具模型的麻烦,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几何画板》还可以在图形运动中动态地保持几何关系,可以运用它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比如,用其画点/画线工具画出一个三角形后,可以用鼠标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和边,就可以得到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我们也可以让三个顶点在三个圆上运动,作一个动态的演示,这时就可以说:“这就表示一个任意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做出它的三条中线,演示不管三角形如何变化,其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
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信息呈现,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是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理解它,而是能够更有实感的去把握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标签:


相关内容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教研论文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最新文章 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主动建构 作者:江阴市教研室 匡金龙 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充分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