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教学论文如何搞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时间:2018-03-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如何搞好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腾龙小学 秦巧华 摘要:我国传统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非常少,教师也不注意适当培养。纵观国外,日本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中“测量”单元,却有中国“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内容在中国教材却十分少见。学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如何搞好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腾龙小学   秦巧华
    摘要:我国传统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非常少,教师也不注意适当培养。纵观国外,日本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中“测量”单元,却有中国“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内容在中国教材却十分少见。学习几何的价值不仅在于训练思维和它的实际应用,也在于它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揭示了几何的内在魅力,这也是几何吸引学生的实质。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数学文化,使学感受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空间   图形   教学
《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意义
  1.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图形”。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图形、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间。
  2.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图形”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几何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在各个学段都增添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操作与探索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内容、情境、方式等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与数学其他分支相比,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直观表达、动手操作、大胆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它在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创造想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对周围环境、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测量,还是有关观察、操作、猜想与设计,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亲手实践,其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都将在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空间与图形教学教学策略
  与其它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观性与操作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会受到学生自身经验、空间观念、认知发展水平、内容的难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
  1.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实物图片,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是学生从这大量的表象中充分的感知图;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空间与图形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现实问题的感知与操作过程中体会空间与图形,为形成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标准》中增加的新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如方位的认识,描述和绘制线路图等。教学这些内容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经验。
  (1)发现生活素材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习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们就搜集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课伊始,教师一边拿出一些物体一边让学生说出物体名称并引导说出几何名称:如,牙膏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茶叶罐——圆柱体,乒乓球——球体等等。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周长》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制作动画,小蚂蚁爬树叶,画外音:我爬过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树叶的周长。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蚂蚁沿着树叶走一周的情景,然后说出自己对周长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出示另一个树叶图片,让学生在白板上描出树叶的周长,进而,出示红领巾图片、课桌图片,电视机图片,分别描一描红领巾、课桌面、电视机面得周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
  (3)生活实例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生活原形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一件件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让教学合情合理。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4)激活生活经验
  基于经验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著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地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课前做的长方体学具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然后让学生感受这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为后面学习表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5)回归生活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回归于生活实践,并进行印证运用与发展。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巩固新知识的问题:学校计划新盖长15米,宽10米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房高是2.8米,墙体厚2.5分米。请你帮学校计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块砖?这样就做到了学以致用,使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提出许多“探索”性的要求,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等。这些“过程性”目标需要运用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积累数学经验,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并且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因此,结合空间与图形内容,组织有效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做数学”提供背景和机会,是这个领域教学重要环节。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教学一得 探析错因 强本固基── “认识分

文章 一次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出现了如下一道题:“幼儿园老师把4千克饼干平均分给5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的小朋友分得这些饼干的()/(),分得()/()千克。”经统计,此题平均正确率不到75%。其中,前后两空的答案发生颠倒最为普遍,其次也不乏有把4千克看……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文章欣赏 摘要:游戏精神一直都是数学发展、传播和数学人才发现的动力。数学游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可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对数学游戏进行分类匹配,灵活运用集体比赛类游戏和个人练习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体会智慧的力量。 关键……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