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阅读教学研究文章 以“词”解读文本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8-04-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优秀论文 以“词”解读文本的思考与实践 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张新元 摘 要:语文的学习,终究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

优秀论文 以“词”解读文本的思考与实践
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张新元
摘 要:语文的学习,终究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在关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在得意、得言、得法上下足功夫,我们的文本价值就凸显出来。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关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借“词”发挥,沉入词语,深挖语言文字背后的深意,必将为文本解读撑起一片蓝天。

关键词:透析;语言文字;解密;文本解读

某日,我听了一位年轻老师上的课,上课的流程大致是:检查预习效果(主要是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只是在浏览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你感兴趣的内容──拓展延伸与文本类似的内容。听来听去,总感觉没有头绪,也不知道究竟要让学生达成什么目标,想带给学生怎样的语文思想或方法。既没有将语言文字放到桌面上深入研读和品析,也没有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一句话,教师授课之前,不明确教什么。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教师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没有深挖并将文本有价值的东西带给学生。孙双金老师说过:“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看来,解读文本真的很重要!

剖析表象,深入其里,课堂上的文本解读如果对语言文字、关键字词无动于衷、毫无感觉,势必让观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我们教师如果能巧借“词”发挥,将文本的“密文”变为“明文”,对语言文字进行“舍弃、重组并去粗取精,转化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教什么,终究要以“文本解读”为基础──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价值(无论是表达方法上的、还是人文情怀上的)。所以要“解密”文本解读,还必须回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上来,还必须“紧抠”文本那些让我们忽视的字词。

一、巧妙借用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文本先需“把握”全文,把握整体,力求在心中对文本形成整体印象,能概括课文大意或情节。在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加深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又是增加语言的运用训练,化消极、静态的语言为积极的语言,这样语言就能活学活用,学生就能在运用中积累,在积累中巩固。

毫无疑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让学生以抓住文本内容为前提。引导学生直面课文,钻研课文,通过语言文字获取其负载的信息,亦即生成文本意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所谓理解内容。如何通过文本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字词去抓住文本内容呢?这需要我们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下足功夫,通过那些很有规律的字词,借“词”发挥,打通理解文本意义的“脉络”。文本内容是庞杂的、多维的,需要我们做“智慧型”的教师,有舍才有得,不要求全,只求有效。

如《搭石》一课中“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教者是这样抓住关键词,借“词”发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容的:师:(出示该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你们从哪个词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协调有序。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既没有人指挥,然而确实那么的默契,那么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作──生:协调有序!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生读诗。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诗)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 标签:


相关内容

关于创新精神培养的论文 基于直观 创生精彩
关于创新精神培养的论文 基于直观 创生精彩

优秀文章交流 基于直观 创生精彩 作者: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魏光明 当下数学教学的一种可喜倾向是教师越来越尊重儿童地位,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学生的身体和心智得到解放和舒展。这样的课堂,教师并不需要费尽心思去追求赏心悦目的“艺术化”效果……


教师论文 丰富学生体验 凸显数学本质-----
教师论文 丰富学生体验 凸显数学本质-----

文章预览 这次教学过程,对于突破平移特征的感受做得很好。教师通过无声地表达自己的数法,让学生“创造”出以留下的痕迹来判断平移的距离,便于学生体验、感悟平移的特征。通过有引导的观察,帮助学生对平移形成较科学的、整体的认识。 这节课至少还有两个问……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论文 从儿童立场解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论文 从儿童立场解读“

优秀文章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相对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如何将概念教学演绎地扎实而生动,成为一线教师新的关注焦点。在2011年无锡市小学数学会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不算长的磨课经历使我比较深切地体会到: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