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为你提供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选课,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等。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http://www.ycjw.zjut.edu.cn/)由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主办,提供学期选课,成绩查询、课程表查询等服务。 欢迎使用浙江工
浙江工业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为你提供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选课,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等。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http://www.ycjw.zjut.edu.cn/)由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主办,提供学期选课,成绩查询、课程表查询等服务。
欢迎使用浙江工业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请登录。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资讯:
浙江工业大学杰出校友陈保华获“省功勋企业家”殊荣
2015年10月12日下午,由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2015浙江省企业领袖峰会暨2015浙江省百强企业榜单发布会”在
杭州之江饭店举行。浙工大校友、华海药业总经理陈保华喜获“浙江省功勋企业家”殊荣。
陈保华,浙江
临海人,高级经济师,1983年7月毕业于
我校工业分析专业。1983-1989年,工作于海门制药厂(现海正药业集团),从事质量检验工作,曾任化验员、质检科副科长;1989年1月,创建临海市汛桥合成化工厂。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2001年9月开始担任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客座教授;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浙江经济年度十大人物等;2007和2008年连续两年被临海市政府评为“十大功勋企业家”。现任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以及国际医药行业竞争激烈的复杂形势,华海药业在总经理陈保华的带领下,始终坚守医药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和“差异化”发展策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走在了中国医药国际化的前列。
身为企业家,陈保华勇担社会责任,以“打造负责任的制药企业”为公司品牌目标,以“进口药的品质、国产药的价格”造福国内患者。同时,公司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打造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领先一步的成功者
1989年1月,在中国改革浪潮的浸润下,年方29岁的陈保华毅然辞去已有优厚待遇和平稳前程的国企职位,选择了创办企业这条充满风险与艰辛的创业之路。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华海药业已发展成为科工贸一体、内外销相结合的大型制药企业。
“当人家在做中间体的时候,我们开始做原料药;当人家开始做原料药的时候,我们做原料药海外认证;当人家刚做起市场的时候,我们把原料药做到欧美去了,做欧洲的COS、EDMF;当人家开始做欧洲的COS、EDMF的时候,我们开始做制剂;当他们开始做制剂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制剂做到美国去了。我觉得国内药企要把制剂做到美国还要五年、八年,我现在已经想到五年、八年以后我们要做什么了。”这就是陈保华领先于别人的秘诀。
陈保华敢于说自己处处领先别人一步,华海的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通过走绿色通道通过了FDA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FDA认证的制剂产品,这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陈保华对属下说:谁要是可以把FDA制剂认证的所有程序都说清楚,就可以拿一个博士学位了。对于他所拿到的这个“第一个制剂”,业界人士认为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真正高明之处在于利用抗艾滋病药物认证的绿色通道缩短认证时间,得到有益的认证指导,最终获得生产片剂的许可证,这为华海与美国厂家的进一步合作消除了最大的“软件”障碍。
陈保华有些神功初成的得意:“FDA制剂的认证非常困难,远比原料药难得多。首先时间跨度很长,起码5年以上,像我们走了绿色通道的都用了5年;第二,资金投入巨大,不算硬件投入,我们投了1亿多;第三,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包括注册人员的投入、化学家的投入,我们在美国建化学实验室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第四,通过这个品种不是马上可以见效益的,它可以从战略角度对你的发展打开一个通道,这只是一个准入的门槛。上升的通道已经打开,看你接下来怎么做。”
陈保华从2002年开始,选中了一个抗艾滋病药奈韦拉平。首先要提交关于该产品的处方、工艺、毒理、药理、稳定性、临床等研究资料,并经过审核通过;再加上FDA生产车间的现场认证通过,FDA才会发这个产品的封号。目前国内绝大多数FDA制剂认证的申请还停留在第一步,原因在于提交申请材料的过程中,很多材料可能不符合FDA的要求,FDA会不断地把材料返回给企业要求继续补充,这会拖延很多时间。此外,一个产品的稳定性研究就要两三年的时间,加上处方研究、药理研究、毒理研究、临床研究,没有五六年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第一步的工作;从资金投入上来说,一项临床试验就要花费40至50万美元,整个项目下来光研究费用就在100万美元以上,投入很大,而且失败的风险很高。
在第一步的申请材料通过以后,FDA才开始对企业进行生产车间的现场认证,FDA对制剂生产车间现场认证的要求要远高于原料药生产车间的现场认证。6月25日,华海正式公告位于临海汛侨的固体制剂(片剂)生产厂区和位于临海杜桥的川南原料药生产区通过了FDA认证。
FDA现场认证是对生产车间的认证,表明这个企业具有生产符合FDA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和条件。通过这个认证后,企业可以在一个期限内(比如2年或者3年)不再接受FDA的现场认证,只是期限到期后,需要再一次复审以延长证书的有效期。
注重品质的创新者
陈保华认为,一个成功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它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而“品质+创新”正是形成华海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华海作为一家医药生产企业,把注重品质放在首位。陈保华很早就提出“以人品创造产品”的企业口号。他指出,品质的“品”既表示华海的产品,也代表华海人的人品;“质”既表示华海的产品质量,也代表华海人的素质。重“品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求追求一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认真对待工作,充分展示个人的优良品质与突出才能,注重让客户满意,打造让人值得信赖的华海品牌。
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专业出生的陈保华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常说,华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要敢于“打倒”自己,“否定”自己。华海的历次变革,是陈保华倡导管理与体制创新的成功体现,而他对产品的技术创新更是倾注了莫大的心血。
华海药业目前心血管药物普利类与沙坦类产品系列化开发水平国际领先地位的确立,普利类原料药在国际市场挤跑印度等原料药强国占据龙头地位,抗艾滋病药物那韦系列药物国内研发水平领先,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是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的成果。
陈保华作为一个注重品质的创新者,正带领华海这匹“闯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国黑马”充满自信地迈向更高的起点。
关爱生命,报效中华的企业家
陈保华常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制造药品,救死扶伤,是对社会、对人类的莫大贡献。我最感欣慰的就是找到了自己最乐于为之奋斗的事业。”
正是抱着这样的使命感,陈保华将“关爱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力求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因为如此,他一如既往的低调、朴素,轻车简行,却慷慨解囊捐巨资抗灾、扶贫、助学。身为省、地、市三级人大代表,他更关心教育事业,更关心贫困学生。在其带领下,华海药业冠名设立2500万助学基金,每年出资100万元资助百名中小学生直至完成中学学业。在今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他个人向灾区捐款150万人民币,同时公司捐款100万现金和100万药品。他常说,我们是生产药品的,我们不能再因污染损害人类健康。他不惜在企业困难时期投入1700万元巨资治理“三废”,为
台州医化企业污染治理树立了榜样。他也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在他心目中,国际市场的产品竞争实质上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实力的竞争,他为公司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鼓舞,赶超国际一流医药企业是他心中最大的梦想。
作为华海事业的缔造者,陈保华同志正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华海的健康发展,并希望为民族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局势下,华海药业仍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势头,其占地430多亩的川南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并有13个车间顺利投产;制剂新规划区已经破土动工,通过三期共5年时间的建设之后,公司将形成国内最大的制剂生产基地;同时,公司与高端客户的合作正逐步展开。
“把华海药业发展成为集医药制剂、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为一体,内外销相结合,科工贸并举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将华海药业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且极具竞争力的制药企业”。一个个宏伟的目标成竹在胸,陈保华正与他的团队一起,务实、创新,朝着心中的理想奋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