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继续掌握新闻的五要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括新闻的五要素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及历史事件;通过品味新闻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继续掌握新闻的五要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括新闻的五要素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及历史事件;通过品味新闻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闻写作者的观点和立场,体会歌颂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思想感情。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2.难点
体会背景介绍在本则新闻中的作用。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配乐朗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了解了新闻的基本要素,也体会了当百万大军渡过长江,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我们内心的喜悦之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新闻,发生的背景也在解放战争时期。
二、范读
1.播放音频《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配乐朗读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指导
师:体现感情的词语应该重点读。比如:“他是怕对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三、整体把握
1.划分五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握的新闻五要素,现在我们以这则新闻为例,再来尝试下寻找新闻的五要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背景——南阳为古宛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主体——在过去的一年中……最后。
结语——本则新闻没有结语。
2.划分层次
师:这则新闻的内容比较翔实,但是其实条理十分清晰,我们试着来划分文章的层次。
学生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师:
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四、背景资料补充
(资料: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到网上查找资料,对这位伟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五、问题探究
1.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是概述一年多以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以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以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以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2.这则新闻为什么要介绍南阳的历史背景?
介绍南阳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为了体现南阳的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
六、拓展延伸
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比较下面两段话:
(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我们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明确: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繁茂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七、教师总结
1.《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八、作业
尝试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身边的新鲜事,要包含新闻的五大结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