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和教案说课稿

时间:2016-11-12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文章 。本单元所选课文多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的名篇佳作。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文章 。本单元所选课文多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的名篇佳作。这篇文章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虽然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把对山水和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游记中,如诗如画,使我们在欣赏优美风景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的启迪。
 
  二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全文。
  2理清思路,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三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
  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我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图片、文字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本课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自学——点拨——归纳”法: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本课的“自学问题单”,让学生结合“自学问题单”先自学,预习课文;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解疑,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逐步解决“自学问题单”中的问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中的任务。
 
  四   说学法
  郭沫若先生曾说读书要“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后,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   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的“自学问题单”。
  “自学问题单”如下:
  ⑴  我能扫清字词障碍,诵读全文吗?
  ⑵  我能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句吗?
  ⑶  我能说出醉翁亭周围的环境和亭名的由来吗?
  ⑷  我能找出描写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句子吗?知道它的作用吗?
  ⑸ 我能找出描写太守、宾客、游人游琅琊山的四幅情景图吗?知道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吗?
  ⑹ 我能说出太守归时的情景吗?能找出主旨句吗?
  然后,学生结合“自学问题单”自学,预习课文。
  (二)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课件展示醉翁亭优美的自然风景画,画面左上方,一幅卷轴缓缓展开,呈现出课题:醉翁亭记。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设计导语时,我用这种声、图、文巧妙结合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同时得到视觉、听觉的愉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2  时空连线
  课件图文并茂展示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更形象、更直观,能加深学生对欧阳修的了解,对本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3课文阅读
  ⑴  小组读:四人一小组,每个学生提出生字词,相互解答,扫清文字障碍。
  ⑵  学生听读:课件展示本文的示范朗读,其中配有文字、画面,让学生在陶醉山川美景中感知文章的正确读音。
  ⑶  反复朗读: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个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以达到基本把握课文内容的程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重点在熟读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从学生熟读开始,反复朗读,然后再疏通全文)。
  4词语解释
  ⑴  小组合作解疑:小组中每个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句,合作讨论,相互解答,然后把小组都不懂的内容记下来。
  ⑵  集体合作解疑:每一小组把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全班合作讨论,解答,教师点拨。
  ⑶  自由逐句翻译:每个学生在理解难懂的词句后,逐句翻译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⑷  教师归纳质疑:课件展示几个重点词汇和句子,向学生质疑,看大家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要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弄清文言词语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用法,要注意积累词汇;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翻译这一环节中,我都是按“自学——点拨——归纳”的教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的)。
  5理清思路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我采用逐段分析、理清思路的方法。
  ⑴  探究第一段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问题单”第⑶题,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
  的看法,教师巡回适时点拨,最后归纳,课件展示第一段内容。
  ⑵  探究第二段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问题单”第⑷题,教师巡回适时点拨,最后归纳,课件展示第二段内容。
  这一段涉及到全文的难点,要让学生能流畅说出描写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句子,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对表达作者“乐”这种心情的作用。
  ⑶  探究第三段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问题单”第⑸题,教师巡回适时点拨,最后归纳,课件展示第三段内容。
  这一段重点要学生理解“与民同乐”的思想,
  ⑷  探究第四段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问题单”第⑹题,教师巡回适时点拨,最后归纳,课件展示第四段内容。
  这一段重点让学生把握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这一环节我完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也履行了我的“自学——点拨——归纳”的教法。另外,课件在展示每一段内容时,都采用创设情景法,既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把握主旨,小结全文
  课件再连贯性地展示四个自然段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一个“乐”字和主旨句:醉能同其乐,从而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7拓展延伸
  体会文中作者的“乐”,以“乐”为话题,写一个片断,写出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乐”事。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所以设计这一环节不仅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也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三题
  以上就是我讲《醉翁亭记》的做法,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说课人:郭红玉
标签: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