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岳阳楼记知识点重点难点:文章写法

时间:2016-11-12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伟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这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的千古美文,非常值得品味和探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并 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基本知识,品味文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在鉴赏阅读这个教学难点上师生共同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朗读、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黄鹤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有关知识简介:
  1、岳阳楼简介: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   黄鹤楼 (湖北)  鹳雀鹊(山西) 滕王阁(江西)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邗沟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凡官员遇庆典,文职在京四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三年,期满录用。)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的进士,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的推荐,滕在泾州做知守,再在庆州做知守,在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16万贯,终于被贬岳州。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4.文体简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三、字词积累
  (一)读准字音
  滕(ténɡ)     谪(zhé)日星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yín)
  薄雾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汀兰(zhǐ)
  心旷神怡(yí)
  (二)一词多义
  1、属: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属(zhǔ)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
  2、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
  予观夫巴陵胜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
  4、备: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攻其不备(防备)    关怀备至(表示完全)
  5、一: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
  一鼓作气(第一次)
  6、微:微斯人(没有)    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
  7、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乃悟前狼假寐(才)
  8、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属引凄异(怪异)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9、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10、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
  初极狭(很,非常)
  11、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四时之景不同(风景)
  12、胜:以少胜多(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优美)
  13、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精通书法(通晓)
  14、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
  15、归:吾谁与归(归依)       归根结底(归结)
  16、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        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不起)
  17、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       国家兴亡(国家)
  18、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替,对,表对象)
  19、开:连月不开(放晴)                 开我东阁门(打开)
  (三)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 :名词作动词, 做……太守 。)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先 :形容词作状语 在……之前 。 后 :形容词作状语 在……之后 。)
  (四)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臵)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臵)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臵)
  ⑸吾谁与归 (宾语前臵)
  四、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1、节奏划分
  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
  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其他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2、声调和语气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二)梳理机构: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五、指导背诵。
  (一)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然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句小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荡漾,金光闪烁,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块温润的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欢喜啊!
  第五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阙失。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表达了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
  (二)、学生根据提示,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册第一、二大题。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背诵导入
  二、语段精读
  (一)第一段
  1、第一段的叙述交待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讨论并归纳: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也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二)第二段
  1、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2、第二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具体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讨论并归纳:胜景、大观;“衔远山……气象万千”。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一段哪里照应?
  讨论并归纳: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照应。
  5、第二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过渡启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讨论并归纳: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异”字可以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三)第三、四段
  1、朗读第三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因己而悲。
  2、朗读第四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因物而喜。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的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四)第五段
  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进”指什么 “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看法?作者同意这种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用这样的问句结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  由“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观点,作者以此作结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7、出自本文的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三、合作探究
  (一)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1、结构严谨,剪裁得当。
  2、出色的景物描写。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散文辞赋化。(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揣摩写作意图
  结合有关资料,再次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而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一)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讨论后明确:我们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各种诱惑也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为一己之乐,而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
  (二)有关岳阳楼的对联名句:
  1、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4、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落  (大门)
  5、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6、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千古绝唱因楼而生
  文化名楼因诗而名
  五、课堂小结: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的分析,表达了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标签: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