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和教案说课稿
时间:2016-08-06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第一、说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课文以叙事为主,《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儿时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保姆阿长。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对我倾注了一片心血
第一、说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课文以叙事为主,《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儿时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保姆阿长。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对“我”倾注了一片心血,是值得“我”怀念和感激的人。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第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积累感悟、陶冶和培养语感这三点,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字词
2、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真实美。
其中目标3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我采用略读、细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人物感情,领悟美文在写作上的技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进一步运用圈注、复述、讨论等方法。
第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设计用2课时来完成。整课的流程为:整体感知——讨论研读——美点寻踪三个板块,层层深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爱的时空,人们歌颂着爱:父爱、母爱等等,但鲁迅先生却歌颂了一个身份特殊人物的爱--阿长保姆的爱,那是中年鲁迅儿时的爱。你知道他的保姆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请看《阿长与<山海经>》。
2、简介作者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七嘴八舌起来介绍鲁迅,同时教师给以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三)、再读课文,讨论探究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2、每件事表现了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3、作者先写憎恨、讨厌,但结尾又写“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加以适当板书,巧妙的让学生悟到:文章是按作者对阿长妈妈感情变化,这种感情变化实际上就是“先抑后扬”的手法,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美点寻踪
根据新大纲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我设计了此环节:
你认为这篇文章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互动探究后,小组代表发言)
(四)、小结课文
(五)、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四: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写一两件事,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第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设计考虑到着眼于“放飞学生个性”,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采用“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情感: 不大佩服 讨厌、不耐烦 敬意 怀念
阿长: 烦 琐 愚昧 迷信 善良 朴实 真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