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和苏州园林教案说课稿
时间:2016-08-15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目的要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 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
目的要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 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合作探究、朗读、等。
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苏州的美到底在哪儿呢?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叶先生的笔触,去了解苏州的美。
二、自主合作学习 :
(一)、出示图片,引发思考
1、生齐读1—2段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二)学习3-11段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指明学生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2.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a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b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2)、齐读第四段,合作讨论。
a苏园中人造假山和池沼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明确:讲究顺其自然
b抓住重点语句分析
学生明了说明方法的应用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a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b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三)、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小结拓展。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这也告诉我们,写作说明文必须得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
四、作业。
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