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石壕吏教学视频,石壕吏教学实录

时间:2016-09-03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实词,能够翻译全文。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 5、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 6、 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理

  石壕吏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实词,能够翻译全文。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根据情节提示能复述故事甚至进行背诵。
  5、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
  6、 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疏通全文;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补充石壕吏的人物语言与神态
 
  教学难点:理解以全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回顾所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两首诗,初步了解了杜甫这位诗人。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的这首诗,与《春望》是同一个时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那么诗人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他怎样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多媒体展示)。
  二、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壕 逾 邺 戍 惟 妪 衰 应 泣 咽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多媒体音频朗读课文,让学生大概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朗读课文
  4、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通过合作学习翻译全诗(教师指导疑难字词句的翻译)
  【逾】越过   【老妪】老妇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书至 】捎信回来
  【犹得】还能够 【偷生】 苟且活着 【已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新 】最近
  【乳下孙 】还在吃奶的孙子 【泣幽咽 】(有人)低声地哭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5、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多媒体展示课文翻译和重点词语的翻译,以便学生矫正)
  三、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要求: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精析课文;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2)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
  (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信息?“夜捉人”说明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古今异义,古指跑。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
  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
  (二)、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什么“怒”?为什么“苦”?在这里吏和妇出场的态度和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吏的呼喊和愤怒下,老妇只有哭啼和诉苦。这里用了两个一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多么,起强调作用还有就是对比。)而且还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们说可以用句号代替吗?(不能,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妇的无比痛苦)。
  (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它有三层意思,可以分成三层。每一层都写了什么?你们试分一下。
  (明确)三男从军,两儿战死。家无壮男,十分贫困。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2、问:“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如何理解?
  明确: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
  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更,再。惟,只。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3、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
  (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
  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了?(反映战争的无情)
  4、 问: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出来的话吗?
  (明确: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也可以有异议)
  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
  (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可以推测出来)
  (四)、第四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绝,停止。如,仿佛,依稀。前途,古今异义。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来的处境或特指好的未来。
  1、 问:谁在哭?(儿媳)
  2、 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
  3、 如果说杜甫睡着了行吗?为什么?(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
  4、“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
  5、想象一下,诗人和老翁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作别的?
  全诗以诗人和老翁作别而结束。分别了,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妇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6、出示故事情节提示图,老师领着试背诵
  五、思想感情
  假如你是诗人,夜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亲耳相闻了有吏夜捉人这件事,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可能会答:沉重、同情、赞扬老妇勇敢等等)
  这首诗反映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官吏的残暴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六、总结
  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及内容:《石壕吏》构思如何巧妙、把课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一、复习导入
  学生复述写作背景、课文故事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课文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安史之乱期间,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石壕吏》中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
  预设:
  夜捉人
  老翁丢下老伴翻墙逃走了
  军队连老妇人都要
  ……
  3、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中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
  (答案两可,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
  4、重点探究:文中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通过既能够理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又能够在脑海中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
  5、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
  6、加入自己的想象把本文改编成一篇记叙文。(学生写完后课相互阅读比较,看谁写得好,好在哪里,互评)。
标签: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