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视频和教学实录

时间:2016-09-10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习: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官服加身,名利双收;
  朝九晚五,平淡恬静。
  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予点评)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舍与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学习陶渊明精神的舍与得。(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家简介:
  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世称 “靖节先生”,又因为他的宅边种有五棵柳树,所以又号“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共五首,该诗是其中的第三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选自《陶渊明集》。
  三、解读题目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向我们传达或暗示许多的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大家从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明确:“归”
  从何而归?    官场
  为何而归?    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去如何?
  那么,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强调易读错的字:  秽(huì)  荷(hè)  长(zhǎng)
  2、学生划分诗歌的节奏,并试着朗读背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步骤:(1)带着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自由读。
  (2)小组内轮读,组长要组织各组成员做好评价。
  (3)班级内展示读,可以小组成员集体朗读或推荐一名进行朗读。
  3、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五、解读诗歌
  1、自主探究
  (1)让同学们借助课文下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下边的词语:
  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2)翻译诗歌内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教师解说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上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说: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
  2、合作探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解析: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应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2)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锄了多长时间 
  解析: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3)“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4)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主旨)
  解析:田园生活虽然辛苦,但平静,充实,质朴,自然,和谐,幽美,整首诗都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闲适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作者摒弃尘俗、厌恶官场生活。
  (5)从陶渊明身上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解析: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的同时有失也有得,陶舍弃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一种勇气。正确的看待得失。
  六、课堂小结
  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烦躁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最后,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1、课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诗歌。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诗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3)诗人劳作归途中的景物描写和感受的诗句是: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4)本诗的点睛之笔,作者按照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课后作业:把《归园田居》(其三)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八、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首联:种豆地点、草多苗稀
  颔联:早起晚归、忙碌耕耘
  颈联:山道难走、露湿衣服
  尾联:不惜辛苦、心愿无违
标签: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