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的母亲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一 .概述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名家之作,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或讲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他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里所选的是第二篇,在教学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名家之作,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或讲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他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里所选的是第二篇,在教学本课时,重在让学生通过对文中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数为两节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生字词语,了解作者;
2.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5..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文章质朴、真切、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叙述语言,增强语感,把握自传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
三.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四、学习情境设计:利用幻灯片,将学生带入文本。
五、 教学资源和工具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2、教师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bó):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shù):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wǔ r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绰(chuò)号 眼翳(yì) 庶(shù)祖母 吹笙(shēng) 摹(mó)画
三、了解作者及母亲(课件展示胡适和母亲形象及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胡 适(1891—1962.)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4岁到上海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胡适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七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1962年在台湾病逝。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
四、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快速跳读一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读文后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二)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重重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教之严,爱之深.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1-4段):写童年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和印象最深刻的往事。
2.(5-12段):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1)、写母亲对我的管教;
(2)、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3)、写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3.(13段):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五.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 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六、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3.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七、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八、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设计:
对子严格, 教子有方 感激
我的母亲→ 仁慈温和,宽容忍让→ 敬爱
(胡适) 有 刚 气 怀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
2.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课前准备:搜集、查询歌颂母亲(包括动物世界)的诗歌、名言、故事、文章、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揭示主题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堂课我们就为母亲献上一首心中的歌。
(课件出示主题) 我的母亲
──献给母亲的歌
(一)自主合作探究
师: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提示: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让学生速读文章,找出语句独立分析或小组讨论,明确本文语言质朴、真切,讲究分寸的特点。
例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师:文章的选材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讨论后明确:选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二)写作链接
1.师:《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说一说。(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2.在学生回忆亲情故事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1)你过生日吗?你的母亲过生日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知道母亲的心愿吗?你做过令母亲欣慰的事吗?
(3)你知道母亲喜欢什么吗?
(4)你给母亲使过脸色、顶过嘴吗?
(以上问题会让不理解、不体贴父母的学生感到惭愧,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表达一下他们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3.学生展示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文章、故事、名言、俗语等。(课件展示名言、俗语等)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养男不知娘辛苦, 养女点点报娘恩。
诗:孟郊的《游子吟》
歌曲:《妈妈的吻》
4.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可以为母亲做传记;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还可以写关于母亲的任何文章。
三、总结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让我们由衷地热爱母亲,感谢母亲吧!(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