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重点难点:背诵全文

时间:2016-11-05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同学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同学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高人一等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前功尽弃,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
  叩(kòu)问 叱(chì) 咄(duō)  俟(sì)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强调同学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三、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同学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天大寒,砚冰坚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无从致书以观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走送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门人弟子填其室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五、翻译课文
  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六、朗读背诵
  要求同学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公开课教案〗
  一、检查作业
  视同学不同情况,做针对性检查。
  二、整体感知
  让同学对照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尽量要求同学自学,不懂再问)
  提示:
  1、本文以作者自身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同学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示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⑴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⑵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重点研讨
  小组合作探究。考虑题: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引导同学对照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地讨论,不只要理解课文内容,也要提高认识)
  教师提示:
  1、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空虚,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通过对比写自身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标明勤能补拙,后者标明乐以忘忧。
  四、体验与反思
  引导同学对比作者, 围绕“尊师好学”等方面的问题, 谈谈自身的学习经历。找出缺乏,加以改进,提高认识。
  对课文中诸如教师态度严厉等问题,可以让同学谈出自身的观点,但要引导同学辩证地、历史地、正确地认识问题。
  五、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和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赞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六、作业
  1、写一篇文章──“谈学习”,600字。
  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后半局部。
  3、继续背诵课文。
标签: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