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

时间:2015-08-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探究,体验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总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完成课后练习三)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三、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结: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预习第三课,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六、课后记:
 
  板书设计: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芦花荡》上课课件,更多初中二年级上课课件请搜索本站!
 
标签: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