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初二语文的内容,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讲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现在在这里讲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初二语文的内容,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讲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现在在这里讲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天堑的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命运。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语汇,了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和思想性。
2、培养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
3、把握新闻的结构,品味新闻语言真实准确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依据文体知识,圈点勾画文章的主要信息,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青春奏响国家兴盛民族强大的主旋律。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把握阅读新闻的基本方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资料展播,背景提示;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做回军事家,做好战况汇报;做回战地记者,学写战地消息;做回播音员,学会新闻播报。
六、教学过程:
一、以诗歌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在我们学习之前,首先来欣赏黑板上的这首诗歌,他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解放前夕,听到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国民党政府的老巢南京时,挥毫写下的一首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歌用充满了激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辉煌画面。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句传递出了当年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那就是,1949年4月20日~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冒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彻底地击溃了敌军。今天,我们就要来感受一下在这场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气概,共同学习一篇经典的新闻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他的作者也是毛泽东。
指导并检查预习:字词;教师播报一则新闻,要求学生用“我听说---”的句式说出自己所听的内容。选几位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评价。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与刚才所欣赏的诗歌不同,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这种文体我们已经接触过了,但并没有系统的归纳整理过相关的知识,因此,今天,我们就要以这篇文章为例,重点了解一下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初读课文,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3)教师顺势讲析: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最鲜明地把所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标题。
(板书:标题——提要)
用一小段话,简要地、概括地把所报道内容的梗概,在新闻的开头部分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导语。(板书:导语——概述)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地翔实地把所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主体。
(板书:主体——详叙)
小结: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新闻通常所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再读课文,了解三路大军的进军战况,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地 点时 间战 况
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起的24小时已渡过30万人
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下午5时
—22日22时35万大军已渡过2/3
东路军南京—九江21日到22日已大部渡过,余部23日可以渡完
对照表格(或者还可借助多媒体出示渡江战役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然后由其他同学评价。
三、精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
组织交流评价(凝练、概括、准确:本文语言凝缩精练,高度概括。全文只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此外,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原因,预示了战役前景,语言极为凝练、概括。)
四、当堂检测:
(1)、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2)联大今晨第八次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拓展延伸,依据学生掌握情况来确定)
2007-11-02 CBSi中国·作者: 法制晚报 责编: 张蓉
新华社今日电(记者刘历彬王湘江)第62届联合国大会今晨一致通过由中国提出、186个会员国联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这是联大连续第八次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世界”的决议草案(即《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草案)。“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神圣休战的做法设计的一项和平运动。1993年,国际奥委会整合18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以非洲统一组织名义向第48届联大提交决议草案,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以及奥运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获得了121个成员国连署,顺利通过“奥林匹克休战”从此进入联合国程序。
请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背景、结语。
五、课后学习、作业布置。
1、做回播音员,试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会新闻播报。
2.要求学生从报刊中选一篇简短而典型的新闻(消息),找出标题、导语、主体部分,巩固所学知识。
3.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用简洁的语言报道校园新人新事,并按新闻的结构要求写成一则简短的新闻。
补充知识:广义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讲,只指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内容简明扼要。新闻的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背景、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内容。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又分为引题、主标题、副标题。引题是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的,可有可无;主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副标题或概括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可有可无。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内容的六要素经常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背景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候暗含在主体里,没有明显的标志,可通过阅读主体领会背景和结语。消息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按“重要—次重要—次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六、教学反思:
标签: 初二语文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