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时间:2015-11-23 来源:未知 作者:liudongnv 点击:

核心提示: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初二年级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读后感,那么写好一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就能突出课堂重点,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内在结构,小编为教师们准备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1、教学目标 ①

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初二年级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读后感,那么写好一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就能突出课堂重点,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内在结构,小编为教师们准备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知品味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领会文章的主题。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在默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朗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对文中有深意句子的理解。(课后习题二)

3教法

采用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4教学程序

一、采用公益广告设计导入:

如果我是导演,我想摄制这样一个公益广告:

第一个画面:一群孩子郊游归来,快乐地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挥舞着衣服、帽子奔向父母,父母们放下东西,张开手臂,高兴地将孩子抱起,转圈,天地响彻一片欢笑声,笑声久久回荡。

第二个画面:一群悲哀无助的孩子恐惧地面对一排黑压压的枪口,发出最后的深情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枪声也久久地回荡、回荡。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设计这个短片,是想要表达什么吗?(学生会有自发的讨论)

是的,老师正是想通过这个短片让大家再次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虽然这段惨痛的过往已成为历史,现世安稳,但新世纪仍有许多暴力因子蠢蠢欲动,妄图再次把人们带回水深火热的黑暗年代。当黑暗席卷人间,光明被掩,万物生灵将遭遇怎样的悲惨,活着的人们又将怎样对待那段不堪的过往?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塞尔维亚人民的沉重与美丽,来认识战争的可恶与罪恶吧!【板书课题(设问:为什么要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作者】

二、学生介绍交流作家和背景情况。

1、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湖北武汉人。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三、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圈出文中生字词,查字典注音。【板书:苓 呵护 杀戮 荒谬 悼念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蜿蜒: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山脉、道路等)曲折延伸。明赫白 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不可动摇。恍惚:模糊不清楚(反义词:清楚);精神不能集中,神志不清,无法思考。缭绕 执著:顽强,一直追求某样东西不放弃,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褒义)。 】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板书: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深入挖掘文章深意。

A.生阅读全文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例: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这是为什么呢?【板书】

答:这两个词是把握课文的切入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让人感到痛心,愤怒,悲伤,这段沉重的历史给萨特留下了沉重的记忆;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且不忘历史,令人肃然起敬,所以又给作者留下了美丽的印象。

师接着提出问题:引文的作用?(全文的纲,提纲挈领“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B.师补充提问:

1.看到文章正文第一节第一段“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答: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分别找出文中写“历史”与“现实”的内容,并思考: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副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a.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

b..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齐读课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并思考为什么要引用迪桑卡的诗?

答: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答: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6、“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着揣摩体会安格尔这句话中传递的感情。

答:强烈对比,无尽的悲伤,愤怒。

7、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却只记下了三四个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了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请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这两位作家的发言)

答:德国忏悔,日本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所以当“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西德,日本的品格高下立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正视历史,并诚挚忏悔,改正,才会得到人们的原谅与宽恕,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日本作家不仅没有悔意,反而进行各种自私狡辩,妄图掩盖罪行,被人鄙弃,不齿,以一斑窥全豹,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现在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因素之一。(扩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当年罪行,并企图非法占领钓鱼岛,频生事端)

8、朗读文中感动你的遗言,并说说结尾引用遗言的作用?

答:最最普通的人,在最后的时刻,最真挚感情的流露。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五、情感体验,以古鉴今,联系实事,发散思维。

1、为什么本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答:以孩子的口吻,侧面烘托战争的残酷,文章用孩子临死前最后一声呼喊为题,让读者想象当年那场屠杀的惨烈情景,并与和平年代中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冲击,从而揭示出文章的深刻主题。

2、昨日,国耻勿忘;(播放图片资料)今日,警钟长鸣。

黄岩岛,钓鱼岛事件,朝核问题等。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战争的狰狞与恐怖,也再次认识到和平的美好与珍贵。要和平,不要战争,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单仍有一些恐怖势力蠢蠢欲动,对中国虎视眈眈,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谨防悲剧再次上演!

作业:课后找几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观看,如《南京!南京!》《喋血孤城》《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等,然后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限。预习本单元活动课,思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引文—— 沉重 美丽

纪念地见闻 罪恶的枪声 人性的呼唤

正文 看纪念演出 历史与现实 真实而荒谬

参加座谈会 西德与日本 忏悔与狡辩

参观纪念馆 法西斯的残酷 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

温馨提示:写教案是备课的一项内容,语文写教案是很多人畏惧的一个问题,因为语文教案对语言组织能力,教学思路的要求也较高,难度较大。更多语文教案尽在大瀚教育网。

标签: 初二语文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