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时间:2015-12-01 来源:未知 作者:liudongnv 点击:

核心提示:阅读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地区的园林建筑,领悟其中的内容以及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州园林 》的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基础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轩榭( ) 重峦( ) 叠嶂( )丘壑( ) 嶙峋( )称

  阅读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地区的园林建筑,领悟其中的内容以及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州园林 》的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基础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轩榭( ) 重峦( ) 叠嶂( )丘壑( ) 嶙峋( )称心( )

  池沼( ) 斟酌( ) 镂空( ) 蔷薇(  ) 着眼(  )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寂寞 映衬 镂空 玲珑 自出新裁 B、标本 赞叹 池沼 蔷薇 因地治宜

  C.轩榭 雷同 鉴赏 嶙峋 重峦叠嶂 D、藤萝 依傍 琢摩 芭蕉 任其自然

  3.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嶙峋:高大的样子。

  C、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小屋。

  D、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追求(   ) 配合(   ) 玲珑(   ) 赞叹 (   )

  单调(   ) 斟酌(   ) 忽略(   ) 自出心裁( )

  5.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我国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欣赏 鉴赏 观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 艺术)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建筑是(  )画,而不是(  )画。(美术 图案)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依赖 依靠 依傍)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 (忽略  忽视)

  (6)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者注意(  )美。 (图画  图案)

  (7)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闲适舒适)

  (8)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  )美。(图案 图画)

  6.按照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假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        。

  (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阅历:           。

  (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的照片。斟酌:           。

  (4)那些门和窗尽量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也别具匠心。         。

  7.填空:

  (1)《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 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 的语言,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 出一幅幅画面。

  (2)苏州园林源远流长,近的四五百年,远的上千年,  全国,  满世界,现存园林近二百处。苏州园林的 和匠师们将大 的景物,根据他们的艺术 和对美的追求,概括、提  ,创造出富有诗 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艺术品。

  8.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常说, ;其实未必如此。我市第二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书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一只才卖12元呢!

  A、价廉很可能物也美 B、价廉就不可能物也美

  C、价高必定物美  D、价高未必物美

  9.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主题班会一开始,(A)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B)我语文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C)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D)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10.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11.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 ,你也就选择了 。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化合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13.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

  (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 )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 )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 )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 但是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D.如果 但是 只要 就

  14.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 )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 )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

  A.供给必需预告 B.供应必须预告 C.供应必须预兆 D.供给必需预兆

  15.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课文选读】 《苏州园林》选文一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人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阅读选文,联系全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整体特征是 ,属于 类型的说明文。

  2.用“ ”线画出(1)(2)段的中心句。

  3.(1)段中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

  4.(1)段中“( )”处应填“鉴赏”还是“欣赏”,说明理由。

  5.若将(1)段段末“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效果有什么不同?

  6.(2)段结构特点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7.(2)段中“务必使浏览者……完美的图画”,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从全文看,与下面说明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8.(2)段中“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9.(2)段中画线词“败笔”原指写字、绘画中写的不好、画的不好的一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改为“有毛病的地方”?

  10.(2)段最后一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图中”运用了引用和( )说明方法,意在说明苏州园林 的特点。

  11.“自出心裁”的意思是 。

  12.把“映衬、布局、配合、层次”这四个词分别填入本文的括号内。

  13.“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个句中的两个加点词的位置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

  14.语段中“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的“他们”指 ;“愿望”指 。

  15.语段采用了 这一说明方法。

  16.本语段选自《      》,作者 。

  17.写出第二段文字的大意。

  18.这两段文字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中心。

  19.“图画”一词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起总说的作用。  B、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C、“图画”两字贯穿全篇,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D、起游园林的向导作用。

  20.正面能表述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采用的角度的一项是(  )

  A、作者亲身的感受。 B、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C、游览者亲自体验到的感受。 D、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感受。

  21.引用游览者的话的作用是(  )

  A.三提“图画”。B.进一步介绍园林。C.证实作者的评价。D.为了强调共同点。

  22.这一语段的几个“讲究”与下页几段文字的分说是什么关系?

  2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败笔:             实感:

  24.第二段第三句中四个“讲究……”的短语是对苏州园林的 进行具体说明的。

  25.文中表示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是第二段的第 句。

  26.第二段第四句中的“一切”和“决不”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27.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 、 。

  《苏州园林》选文二

  [选段一]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控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选段二]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都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⑽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两段选文的说明对象不同,两段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 和 ,目的是突出 。

  3.(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 。

  4.设计假山的关键是 。假山的特点是 。

  5.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6.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 ,

  (2)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8.“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是对什么特点的概括?

  9.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 、 。

  10.(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11.⑨句中加点的“那”指代 ,“这”指代 。

  12.④句中“大多”含义:              。⑦句中“决不雷同”中“雷同”可否换成“相同”?                  。⑨句中的“也”说明了 。

  13.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14.语段中写完园林中的池沼,共展现了  画面。分别是 、 、 、 。

  15.下面有四组句子,哪组中加点词词意相同?选出来(  )

  A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B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你们要攀登到科学的顶峰     制台年纪愈高,阅历却很深

  C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D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这个人有三十多岁模样 引用原话要用引号

  16.假山的特征是( )

  A、艺术性很强  B、样式各不相同  C、有真山的情趣  D、可以攀登

  17.池沼的布置安排特点是(  )

  A、因地制宜  B、有景物相配  C、任其自然  D、具有画的效果

  18.介绍与池沼有关景物的设计,说明顺序是(  )

  A、由主要到次要部分  B、由水上到四周再到水中

  C、由全局到局部 D、由设计的艺术到作者的评价

  19.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总,后分,再总 D.前后照应,互为映衬。

  2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21.第(2)段第⑨句冒号的作用是 。

  22.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23.第(2)段中有两句话相互呼应,意在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性,把这两句话写出来。

  24.这段说明的对象是 。

  25.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6.第(1)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27.第(1)段文字中“自然之趣”的“趣”指的是(  )

  A、趣味  B、兴趣  C、乐趣  D、情趣

  28.第(1)段文字是抓住苏州园林建筑上 特点来写的。

  《苏州园林》选文三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⑥a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b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c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段文字选自《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作者是 。

  2.“嶙峋”的意思是 。

  3.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

  4.下面是对上文的分析,请将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各句后的括号里。

  A、描写,作正面描写  B、举例,说明

  C、提出说明分析重点  D、描写、议论,作反面说明。

  5.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画意”是宾语。(  )

  (2)“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的主语是“盘曲嶙峋的枝干”。( )

  6.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7.这段文字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作比较 B、举例子、打比方 C、打比方、作比较 D、举例子、下定义

  8.“俯仰生姿”的含义是(  )

  A、高低相配,互相呼应,错落有致。  B、高树低头,矮树抬头,各有风姿。

  C、高树低树,随风摇曳,姿态美丽。  D、高的高,矮的矮,漂亮极了。

  9.“珠光宝气”的含义是(  )

  A、花朵十分华贵美丽  B、花朵像珍珠宝石一样闪现美丽的光辉。

  C、花朵像贵妇的头饰  D、珠子一样的光芒,宝石一样的灵气。

  10.“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是(  )

  A、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B、说明,告诉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

  C、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  D、描写,突出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

  11.这段文章说明的顺序是(  )

  A、总说-分说  B、分说-总说  C、总说-分说-总说

  12.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13.本段说明的特征是什么?                   。

  14.给本段划分层次,选出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

  16.这段话的结构特点是 。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和 。

  17.“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试谈谈你的看法。

  18.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A、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樵声(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天平山范公祠)

  19、“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20本段说明树木的栽种和修剪角度有所不同,②③句从 面说明栽种,而④句从 面说明修剪,④句说明方法是 和 。

  21、“这是不足取的”中“这”指代 。

  22、⑤⑥句的说明方法有 、 、 。

  《苏州园林》选文四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的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 “不隔”指的是 ,“界”指的是 ,“未界”指的是 。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 、 ,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 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作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 ,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 。

   《苏州园林 》阅读答案1:

  1、苏州园林 整体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事物

  2、中心句:第一段是“苏州园林是我国……标本”。第二段是“务必使游览者……完美的图画”。

  3、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4、“鉴赏”是鉴别欣赏的意思,有比较之意。

  5、原文强调的对象是苏州园林。  6、B

  7、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给人以整体印象,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四个讲究”概括下文分说的四点内容,和下文一一照应。

  8、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一幅完善的图画的特征

  9、这里指建筑中不足之处,照应上文的“图画”  10、举例子、完美图画。

  11、独自精心创造创造(或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12、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13、原句突出苏州的园林多,而自己到过的园林少,换后意思相反,不合作者原意,所以不能互换。

  14、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 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5、列数字  16、《苏州园林》 叶圣陶

  17、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并用四个“讲究”概括下文的分项说明。

  18、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9、C  20、B  21、C  22、总分

  23、(1)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3)败笔:不的布局与景观。(4)实感:真实感受。

  24、特征 25、②

  26、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27、排比 引用

  《苏州园林 》阅读答案2:

  1、两段之间有联系,都是共同说明苏州园林“完美图画”的特征

  2、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我国古代宫殿到现代的一般住房相比 苏州园林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3、①‖②③④……⑽ 过度句: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4、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具有艺术性(是一项艺术)

  5、艺术 技术 强调是艺术,不仅是技术,递进关系

  6、A  7、(1)大多引用活水 (2)很少砌整齐的石岸

  8、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9、分类别、摹状貌、举例子

  10、“又是入画的一景”和“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1、指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12、指绝大部分,并非全部,留有余地,符合实际。“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换后不准确。“也”说明园林成为一幅画是各部分设计的总目标。

  13、语段第一句。

  14、四个画面。宽畅的池沼、河道模样的池沼、池沼的岸任其自然、池沼中的植物或鱼

  15、B  16、C  17、A  18、B  19、A

  20、突出池沼的特点  21、解释冒号前的内容。

  22、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

  23、“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24、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  25、C  26、作比较  27、D

  28、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 》阅读答案3:

  1、说明文 叶圣陶  2、形容山突兀重叠的样子。  3、①‖②③④⑤‖⑥

  4、C A D B  5、①×②√  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

  7、B  8、A  9、B  10、A

  11、A  12、栽种和修剪树木。  13、着眼于画意

  14、A  15、①打比方②举例子  16、总分 描写 说明

  17、好。“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18、ACD  19、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20、正 反 作比较 打比方

  21、“这”指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2、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

 

 《苏州园林 》阅读答案4:

  1、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的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脚、墙前)。

  3、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景致幽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参考答案

  1、略 2、C 3、B  4、追寻、搭配、精致、称赞、单一、推敲、忽视、别出心裁

  5、鉴赏;艺术、技术;图案、美术;依傍;忽略;图画;闲适;图案

  6、(1)标本:样本,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的地位,价值。 (2)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3)斟酌: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4)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7、(1)叶圣陶 说明 概括 综合 特征 勾画

  (2)远 长 闻名 誉 设计 自然 趣味 炼 情

  8、B 9、D 10、(略) 11、(略) 12、C

  13、C 注意关联词语前后内容在表达上的区别。 14、B

  15、(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 (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

  (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 (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温馨提示: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千万不要先看答案哦!

标签: 初二语文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