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石壕吏教学设计

时间:2015-12-15 来源:未知 作者:liudongnv 点击:

核心提示:人教版初二语文《石壕吏》,《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教学时应从文章内容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是大瀚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石壕吏》教学设

  人教版初二语文《石壕吏》,《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教学时应从文章内容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是大瀚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涵咏、朗读、鉴赏,了解该诗的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2、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受该诗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生悟性的培养。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投影仪:安史之乱的图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人民在这八年中饱尝的却是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有一位热爱人民的诗人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记下了真实的一幕。请打开书,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诗人的情况。(看注解一,请一位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杜甫的情况,教师补充)

  总结(投影):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石壕吏》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篇。

  二、今天我们学习这篇作品。请一位学生朗读。

  正音:逾 看 戍 妪 咽

  读完后,请把大意说出来。

  三、概括大意,明确要求,强调不要逐词逐句翻译,只要概括就行。

  1、 一学生概括,其他学生更正补充,师生共同探讨。

  2、教师点拨

  1)该诗开头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用原诗回答。

  有吏夜捉人。(板书:捉)

  2)为什么不说征兵?而捉人为什么在夜里?官吏来捉人时,老妇干什么?

  明确:当时朝廷腐败,让百姓负担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时征兵性质已变,因而是捉兵。

  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夜间“捉人”,可见手段之狠毒,又可见人民处境之艰难凶险。

  老妇出门看(板书:看。开始)(同时解释“看“;照料门户,掩护老翁逃走)

  3)诗的二三段所叙述的故事从何而来?从哪句可以看出?

  明确:是隔门听来的。“听妇前致词”里的“听”可以表明。

  4)故事的结局如何?从哪些诗句可以了解?

  明确:从“独与老翁别”可以知道老妇被抓走了。(板书:走。结局)

  四、学生朗读这首诗,读后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教师点拨:

  1、 诗人为什么要交代投宿石壕村的时间“暮“?

  明确:战乱中,作者一直到傍晚才匆匆忙忙找到宿处。暗示社会混乱。

  2、 吏与老妇当时总的情况哪两句作者作了交代?

  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板书:呼、啼、怒、苦)

  3、诗人隔门听老妇悲苦的诉说,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来表诉。第三段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这中间有吏的活动吗?请想象中间出现的情况。

  明确: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i),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叫藏问于答。

  凶狠的吏肯定不会相信老妇的话,一定会盘问搜查的,老妇则会苦苦哀求(板书:查 求)。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三段,能背的同学脱离书本,不会的地方可以看书。(此处可以在指导中背诵,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朗读次数)

  1、 朗读指导:该诗所叙之事悲惨,中间换韵多,读时应有沉郁顿挫之感。

  2、 想象老妇悲苦的表情和吏的凶恶嘴脸,然后上黑板画两张脸谱。

  六、深入创新探讨(这两个问题看学生程度及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前面提出,并且有解决的契机,当时就解决;如果当时不能解决,可以在这时解决;也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

  1、诗人为什么不出来仗义执言?

  明确:请注意这是诗歌,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再现现实。也许杜甫是后来听说这事儿;也许夜晚杜甫宿在老妇的远邻,隐约听到嘈杂声,过后祥查;也许杜甫顾虑自己身微言轻,出来说话只会招致老妇一家更大的灾难……(学生可以分析,只要合理,就可以予以肯定)

  2、老妇自请赴役是否自愿?作为国家子民老翁逾墙逃走的行为是否逃避责任?

  老妇是被逼无奈,是因为想给吃奶的小孙子留下母亲。(板书:逼)老翁的逃走决不是逃避责任也是残酷的兵役所逼,况且这家人已经为战争贡献了所有儿子。

  七、最后配乐朗读这首诗(配《二泉映月》)(尽量脱离课本朗读)

  1、 个人朗诵

  2、 集体背诵

标签: 初二语文


相关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mp3点击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