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学习初二语文古诗《登岳阳楼(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写作非常重要,下面大瀚教育网小编分享一篇《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 《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
学习初二语文古诗《登岳阳楼(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写作非常重要,下面大瀚教育网小编分享一篇《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在这个单元,我们通过文本和古代文人贤达一同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优美风光中,体会文人诗情。这一站,我们与他们去登高远眺。
我国自古就有登高的传统,高寓意着国人步步高的美好祝愿,它甚至成为了我们民俗节日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九九重阳节),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登高则可远望,望远而致深思”,由此也衍生了登临这个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首先我们第一站先和宋代著名诗人陈以义登上岳阳楼。
(二) 诗歌朗读,把握诗意
1、 初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体会基调:悲伤、惆怅的氛围
2、 再读,整体感知: (诗歌的理解首先应该初步把握诗意)
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 黄昏(夕阳、1)
湖山欲暮时)
2) 目见何景何物?——帘旌 (近景)夕阳 (远景) 渲染了冷清闲静
的氛围,烘托了惆怅的心情 (景物描写往往具有烘托心情的作用,景中韵情)
3) 生发何感何思?——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
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 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
市》“惟危楼一座”
感:无限的悲伤(“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风霜既
是现实的自然环境,也是作者所处的严酷的社会环境,这是双关。
老木作者的自喻,老木沧波即在严酷境遇中浮沉的作者,抒发了悲
痛之情)(作者的情感表达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含蓄委婉地借助修辞)
3、 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
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
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历经丧乱)
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4、拓展迁移
这种历经国破家亡的悲愤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哪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杜甫《春望》这种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心系家国的精神是两位诗人共同的追求。也表现出陈以义对杜甫诗风的学习。
学生根据登临诗的阅读方法,自学杜甫《登楼》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解: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锦江,源出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北极,星名,
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西山寇盗:指当时对唐虎视眈眈的吐蕃。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1)登临何处何时——春天 登上高楼
2)目见何景何物——春色满园 浮云
3)生发何感何思——思:国家内忧外患(今);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古) 感:(对国家前途的)忧愁,(对统治者亲信宦官,耽误国运的)讽刺,壮志难酬的愤懑
4)为什么生发此感
知人论世——杜甫,爱国诗人,忧国忧民 唐代,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由盛及衰,国力下降,内忧外患
——沈约“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孔子家语“登高望下,使人心悲。”
标签: 初二语文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二语文课文《水调歌头》,对很多教师来说制作《水调歌头》ppt课件是一个难题,那么小编就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的现成ppt课件,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水调歌头》ppt课件部分内容预览: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 在密州当……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教师可以搜索本站《过零丁洋》教案和教学设计等更多教学资料,结合之前分享的关于《过零丁洋》资料,制作更完整的ppt课件。 《过零丁洋》ppt课件预览: 背 景 介 绍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