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
高中一年级化学上册《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在电解质溶液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离子共存问题,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等都和它密切相关。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 学情分析和教材处理:
由于现形初中用的是新课标教材,高中是人教大纲版教材,本节中电离、电离方程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概念是现初中没有涉及到,高一教材也没的的涉及到,溶液导电装置、导电原因分析、酸碱盐的溶解性和通性是多数学生掌握的不够好的,先让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基础。
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质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四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初三的酸碱盐的通性,复习化学反应的规律,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这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前提。讲导电,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第二课时讲电解质,这是新课内容,学会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是个难点,也是关键。第三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基本方法。最后一课时加强练习,进行归纳。把基础打好,使难点分散,适当归纳,使重点突出。
酸碱盐的通性是很多学生的弱点,从复习酸碱盐的通性入手,一方面复习初中的重要知识,为学生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打好基础,另也由此引出它们的概念:可从解离的观点下定义。进而讲述电离和电离方程式。提问如何证明酸碱盐的电离引入导电装置、导电的原因解释。
氧化物的性质也是个薄弱环节,在这要有所补充,也是为以后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作准备的。酸式盐的性质也是如此。放在哪好可灵活处理。
归纳哪些物质可以电离,引入电解质的概念,通过例题说明概念中的要点。如:铁是不是电解质;NaCl溶液是不是电解质。(说明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NH3、CaO、SO2溶于水能导电,是否是电解质。(说明判断的理论依据是电离,而不是导电(是实验方法),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在通常情况下往往是不导电的。
从实验引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
可以花点时间归纳整理物质的类别与电解质类别的关系,使学生对种类电解质及其电离情况有个清楚的认识。
通过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从电离的观点分析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说明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引入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说明写是基础,拆是关键,也是难点,删是简化,查是保证。分析各类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归纳拆的要点。
板演练习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说明离子反应的优点。列举其它几个中和反应,说明认识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说明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学习由离子方程式的的含义学会由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复习离子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由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说明离子共存的含义,举例说明。由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说明电荷守恒的含义。举例说明之。对离子反应的应用的各种题型进行训练。如除杂,鉴别等。
通过练习训练几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归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弱电解质中包括弱酸的表示,以醋酸为例说有醋酸和醋酸盐的写法。以氨水为例说明与它有关的盐,氨气,氨水等的写法。而水是不能拆的。
氧化物的性质也是个空缺,作点补充,可以从金属氧化物多是碱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是碱(化合价不变)来介绍。主要是和酸碱的反应。
酸式盐也是个空缺,可以以NaHCO3的形成为例来说明,进而理解酸式盐和碱反应的规律先让学生记住NaHCO3和NaHSO4的电离和性质。说明NaHCO3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而NaHSO4总相当于一元强酸。练习几个重要的反应。
由于练习中涉及到很多学生不熟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增加了本节的难度,因而练习中的化学反应不宜弄的太复杂,否则也是很累人的。选择好适当的练习题以减轻学生的难度,显得重要。写离子方程式时还得一步一步写,不能跳跃,否则学生感觉不懂。与酸式盐有关的反应是最典型的代表。
告诉学生本章的重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而不是纠缠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熟悉电解质的判断用电离情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4、初步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应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探索化学反应实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3)科学思想和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这节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可设计方法如下:实验引入→引导分析→设疑→学生讨论、分析→归纳→设疑→实验验证→总结→练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