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一、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一、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讲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本质。
②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了解化学反应在提供热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的交流讨论,学习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方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活动探究,体验定性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个概念。
难点 : 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掌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教法分析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将2-1 2-2 2-3安排为分组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触摸反应器和观察温度计,增强感性认识。
三、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必修Ⅰ以及前一章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电解质、化学键等知识,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 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反应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高一学生实际,本节拟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⑴演示讲授法 演示主题→典型现象→科学结论→迁移应用
⑵实验探索法 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引出新知识
⑶设疑递进法
设疑→解难→再设疑(知识加深)
→再解难(突破难点,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Na2O2与H2O的反应。
问题:水能生火的原因是什么?此反应除了得到NaOH和O2,还有什么生成?
这一环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注意目的明确,淡化对反应产物的观察,注重对能量变化的观察。
2、展示素材,师生互动
展示燃烧、爆炸及电池的图片和视频。
问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都有哪些表现?
明确热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一环节初步锻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问题:化学能与热能如何相互转化?
实验2-1、2-2、2-3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内教学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我在这里将以上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2-1盐酸和铝片的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思考与交流】
⒈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
⒉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
⒊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
【投影实验内容】实验1
实验步骤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 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只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 的盐酸
向含有盐酸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论
实验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由于实验2-2中产生氨气,我采用在玻璃棒上套一张用稀醋酸溶液润湿的滤纸盖住烧杯口的方法,减少氨气的散逸。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观察反应物
用手拿起烧杯
讨论: 氨气的污染和预防
⑶、实验3
【投影实验内容】实验2-3
反应物(酸) 及用量(碱)HCl 50ml1mol/l NaOH50ml 1mol/l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结论
对实验进行归纳和概括
这些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有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运用了对比、分类、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揭示了表面不同、本质相关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4、深入思考,突破难点
⑴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键。通过生活中水向低处流这一自然现象的能量转化情况的分析迁移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化学键的角度其内容涉及微观的一些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采用了动画模拟的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5、反馈练习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为此,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中和热的涵义。
6、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练习化学键知识,思考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破与立”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为下一课时的理论思考教学做好铺垫。
五、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因此十分重要。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将于下一课时再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点击下载完整版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课件
标签:
高一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