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18-02-1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海口九小 毛申立 摘要: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预习指导

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海口九小 毛申立

摘要: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预习  指导  方法  展示   成就感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实施高效课堂的条例明确要求: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课前扫清阅读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同时也是低炭打造高效课堂不可少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往往都会这样表白:“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接着检查生字读音,课文朗读情况并纠正读音,说说读懂了什么,什么问题没解决。完了以后,便说:“好了,预习就检查到这,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内容。”老师接着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课文的教学。这样的预习反馈,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教师把预习等同于会读生字会读课文,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二是学生在预习中的所得及问题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反馈的空间,学生没有阅读成就感;三是学生在预习时是抱着应付的态度,以为预习就是标段落,圈生字,随便说一两句读懂了什么,提一两个不懂的问题。久而久之,预习也成形式化了。也有的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形式化的潦草化的课前预习也就不可能带来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培养课前预习能力,低炭打造高效课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单元预习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但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没有导读部分,所以导读这个角色就要由老师来担任了,因此在教学每一个单元之前我都会引导学生先来个整单元预习。“导读”的第一阶段是找单元内联系点。如第九册第五单元课文全是写景的文章,有《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还有一个练习和一个习作。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三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描写风景的文章,分别写了黄山、黄果树、莫高窟这三个地方的风景事物,初步感知三篇课文的大意,接着引导学生从全文的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入手整体感知。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因此在导读的第二阶段我让学生把本单元课文同以前的类似的课文进行对比,尝试用以前的学法来预习自学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出《九寨沟》、《泉城》、《田园诗情》等课文,以旧带新,同时温故而又知新。教师在这种单元预习过程只是引导,学生充当的是发现者的身份。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的 “发现学习”模式说明: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必须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和寻找,从而获得知识的答案,那么想要不做被动的听众,而是自己主动来说,课前预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经过单元预习后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障碍就明显减少,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多样化课前预习方式,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和主动性
    1、合作式预习
合作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学生们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如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是篇摘自古典小说《水浒传》的课文,我采用的就是合作性预习。学生在小组里查问求助,交流查阅有关书籍获取到的新知、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这些在小组里获取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主预习的风气。
2、开放式预习
开放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个预习方法可以针对科普性强的课文进行。如《水上飞机》《国际互联网》等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开放式预习法。
   3.重点式预习
不少课文在课后练习题安排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因此重点式预习就要围绕这个重点,确定预习中语言文字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我班设计的预习评价卡就很好地把学生的预习做全面的书面的反馈。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文章欣赏 摘要:游戏精神一直都是数学发展、传播和数学人才发现的动力。数学游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可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对数学游戏进行分类匹配,灵活运用集体比赛类游戏和个人练习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体会智慧的力量。 关键……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