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论文交流:对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时间:2018-06-0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对数学的认识和深刻理解。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唤起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和学

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对数学的认识和深刻理解。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唤起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出发,使各种教学活动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从具体的情境出发,组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超越这些具体的情境,上升到抽象的数学认识,真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积极开展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

“平行线”的概念反映的是两条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解决“不同平面”与“同一平面”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选两支最长的铅笔,摆一摆,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将两支铅笔看作两条直线,用两条直线画出各种情况(图略)。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疑:有一种情况,我实在画不出来,知道是哪种吗?演示两支铅笔在两个平面的情况,同时指出:这种情况是在不同平面内的。我们小学里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一平面内画出两条直线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加以分类。同时强调:我们想象一下,两条直线继续延长后的情况。可以发现,有时两条直线延长后其实还是相交的。而另外一种情况,再怎么延长,都是不相交的,揭示平行线的概念。

以上教学不回避“同一平面”这一概念,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受“不同平面”,为中学学习埋下伏笔。在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概念时,通过对两条直线各种情况的分类,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本质属性,同时较好地渗透了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情境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思维得到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情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化”。

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教师创设了猪八戒吃桃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天气炎热,他们又饥又渴,前面出现了一片桃树林,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熟的水蜜桃(电脑展示画面),馋得八戒口水直流。他对唐僧说:“师傅,师傅,我们可以摘桃子吃吗?”唐僧说:“可以,但是,你要能回答出三个问题。听好了,现在有4个桃,如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得几个?请你写出这个数。”八戒嘟哝着嘴巴:“这还不容易,2个。”唐僧又提了第二个问题:“现在呀有2个桃,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得几个?请你写出这个数。”还没等教师说完,学生齐声说 “1个”。教师又接着说:“唐僧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现在只有1个桃,如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两人,每人分得几个?请你写出这个数。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小朋友你能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部分学生自言自语:每人应分得半个。可是半个用什么数表示呢?有的学生画出半个桃子,有的学生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其中的一份,还有的学生用“2/1”“1/1”表示,少数学生用“1/2”或 “0.5”表示……教师重点组织学生对分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讨论。引出一般的分数表示方法,并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引入分数的教学过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既有学生的自主创造,又有教师的适时引导,师生互动,自然生成。

三、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展开数学思维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点拨和指导。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时,有意展现学生思维的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突破认知难点。教师在导入环节呈现了这样的问题:把一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之后提出例题中的问题:把一盘中的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对于例题中的问题,学生由复习很自然地进行了类推:每只小猴分得1/4。为了促进学生对1/4意义的理解,教师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每只小猴分得的1/4,是1/4个桃吗?(2)为什么1个完整的桃,也可以用1/4来表示呢?(3)分饼得到了1/4,分桃也得到了1/4,这两个1/4一样吗?此时的追问则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才有可能真正走向深入。

四、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合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既要承前,还需启后,否则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理解的深刻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个内容时,都要考虑如何组织和实际,才能更好地适合后续学习的需要。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加减法》,教师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数位对齐)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数加减时需要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认识到:相同数位对齐实际上是多少个10、多少个1、多少个0.1、多少个0.01……对应相加减。如果不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就不能直接相加减。这样的认识既加深了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也为后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伏笔(需要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
作者: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周祥林 标签:


相关内容

最新论文: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
最新论文: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

关键词:读懂教材学生 很多时候,教材对知识的编排与学生的现实并不一致,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这种“不一致”,而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读懂教材的同时更要读懂学生,既要读懂学生现时的年龄特征,又要读懂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根据本地、本……


阅读教学思考与探索文章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
阅读教学思考与探索文章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

欣赏论文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 沈大安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理论悄然兴起。“支架”就是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又称“鹰架”。简单地说,“支架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搭建“支架”,而让学生自己去攀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支架式……


课堂教学论文:以学定教 提升思维——对“
课堂教学论文:以学定教 提升思维——对“

==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它又相对独立,因此,这一内容成了众多教师执教公开课的首选内容。笔者曾听了不少教师执教此课,不由也跃跃欲试。 一、这节课“教什么”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