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关键词:几何直观直观感知合情转换数形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提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
2.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在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图像的初步认识,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学习作适当孕伏。教学时,根据例1表中的数据,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一幅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在描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描出的点与表中的数据相对照,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再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所描出的这些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并借助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画出图像后,让学生根据图像来判断行驶路程和时间,进一步认识图像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通过正比例图像与正比例关系式的转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再如,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画出示意图,并根据画出的图分析假设后乘船人数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推算出每种船的只数,最后进行检验。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涉及直观图与算式的转换,学生借助直观图,抽象出解题思路:假设—比较—调整—检验。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图像与数学符号的互相转换,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3.重视数与形的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安排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例1之后的“试一试”是一个有关计算的问题,给出的算式是有规律的: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分别是2、4、8、16,要计算出这几个分数连加的和是多少。为了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教材呈现了直观图,用大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相关部分分别表示每个分数,整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表示这些加数的和。同时,教材还提示学生“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个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实际教学时,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能力。第一层次:指导看图,学会转化。呈现算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一般会应用通分的方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的方法,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出示直观图,先结合各个分数理解直观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再启发学生将其转化为1-1/16进行计算。第二层次:适当拓展,突出直观。教师将算式拓展到1+1/2+1/4+1/8+…+1/128,要求学生选择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一般会根据画直观图的方法,将算式转化为1-1/128进行计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喜欢用画直观图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第三层次:深度思考,强化直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分母的特点:分母分别是2、2个2相乘、3个2相乘、4个2相乘……在直观图上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再把剩下的图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最后分出的图形与剩下的图形相等,借助直观图,要求涂色部分的大小,只要用单位“1”减去剩下图形的大小。在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同时,巧妙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化成简单的计算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4.将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自觉融入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几何直观的教学。例如,三年级教学“平均数”时,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高年级可以补充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如,小明前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3分,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比四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高3分,小明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是多少分?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画面积图帮助学生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一些复杂的平均问题,突出直观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所以第四次考试成绩是:3×1÷3=1(分),93+1+3=97(分)。当然,在进行几何直观的教学中,离不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利用直观图解决数学问题时,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几何直观的培养应伴随推理能力的发展,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标签:
关键词:读懂教材学生 很多时候,教材对知识的编排与学生的现实并不一致,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这种“不一致”,而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读懂教材的同时更要读懂学生,既要读懂学生现时的年龄特征,又要读懂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根据本地、本……
欣赏论文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 沈大安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理论悄然兴起。“支架”就是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又称“鹰架”。简单地说,“支架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搭建“支架”,而让学生自己去攀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支架式……
==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它又相对独立,因此,这一内容成了众多教师执教公开课的首选内容。笔者曾听了不少教师执教此课,不由也跃跃欲试。 一、这节课“教什么”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