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教师论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8-06-0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特别是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呢?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是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的,但是,他们往往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并坚持扎实训练。

一、精心设计数学阅读提纲

阅读提纲一般提供了阅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或需要把握的主要线索。教师一般可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习实际,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以帮助逐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提纲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1)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是什么?是怎样推想出来的?

上述提纲则提示学生分数与整数相乘需要把握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一般来说,设计数学阅读提纲时,问题要精练而具体,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主阅读的效果。

二、逐步掌握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

1.学会咬文嚼字。

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粗读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内容的核心,需要在粗读的基础上细读,甚至反复推敲,以帮助学生彻底弄清结论成立的每一个要素,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例如,小数的性质是指“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在阅读这一数学性质的时候,对小数的“末尾”容易泛化地理解为小数点的“后面”。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什么是小数的末尾。如果是一位小数,那么小数的末尾指什么?如果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可能逐步学会咬文嚼字地阅读,准确地体会文本表达的含义。

2.学会运用常用的阅读符号。

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如可规定:条件用“——”标,问题用“~~”标,重要概念或关键句用“﹏﹏”加注,重点词用“▲▲▲”点,公式用“□”圈起来等。长期坚持训练,逐步要求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实际上,这也是提高阅读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3.尝试做数学笔记。

到了第二学段,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做数学阅读笔记。一是疑问性笔记。在阅读中遇到疑难时,最好及时记录下来,随时寻求解决。二是梳理性笔记。就是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三是随想式笔记。在数学阅读中的所感、所悟和发现,都可随手记录下来。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符号等内容的过程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阅读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中的“你知道吗”时,其中有一段文字:“《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也就是底面周长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这种计算方法与现在的算法是一致的,只不过取圆周率的近似数为3。”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推算一下,圆柱的底面周长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所得的结果跟底面积乘高相等吗?这样的推算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πr)2·h÷12

=2πr·2πr ·h÷12

=4π·πr2 ·h÷12

=12(πr2 ·h)÷12

=πr2 ·h

由此,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或其他阅读的主要特点,那就是阅读的过程更多的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类推、联想等活动,也是经常性的。例如阅读“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时,要能自觉地联系前面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进行分析、比较,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组织学生阅读后进行质疑与交流

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提出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数学思考的水平,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同时也真正发挥了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有些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看到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组织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数学阅读的对象不仅限于教材。教师还要积极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广泛的数学阅读中,开阔数学视野,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标签:


相关内容

小学教师关于期末复习的教学论文:总复习的
小学教师关于期末复习的教学论文:总复习的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5-8 15:23 编辑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小学数学内容的本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发展……


最新论文: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
最新论文: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

关键词:读懂教材学生 很多时候,教材对知识的编排与学生的现实并不一致,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这种“不一致”,而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读懂教材的同时更要读懂学生,既要读懂学生现时的年龄特征,又要读懂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根据本地、本……


阅读教学思考与探索文章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
阅读教学思考与探索文章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

欣赏论文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 沈大安 近年来,“支架式”教学理论悄然兴起。“支架”就是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又称“鹰架”。简单地说,“支架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搭建“支架”,而让学生自己去攀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支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