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11次

时间:2017-11-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平 师 附 小 (五数) 教 研 组 研 训 记 录(10) 2013学年第一学期 (2013 年9月-- 2014 年1月) 教研组 五数 研训 时间 11、14 研训 地点 微格教室 发言人 或主讲人 研训 人数 20多人 研训 模式 上课、研讨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全体数学老师 联络员 研

平 师 附 小 (五数) 教 研 组 研 训 记 录(10)2013学年第一学期(2013 年9月-- 2014 年1月)
教研组五数研训时间11、14研训地点微格教室
发言人或主讲人 研训人数20多人研训模式上课、研讨
参加对象及有关组外人员全体数学老师联络员
研训课题内容摘要一、 课前说课王海娟和姚晓英两位老师对《三角形面积》进行说课;盛童亮对《笔算除法》进行说课,他们介绍了教学设计意图和主要流程。二、上课盛童亮老师引领了四(1)班的孩子学习了《笔算除法》一课。盛老师从书本主题图出发,让孩子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三次尝试练习解决问题之后概括得出了计算方法。盛老师的教学预设简约而不简单,在教材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教态自然大方,在他的启迪下,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王海娟老师与五(3)班25位同学用20分钟的时间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王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三角形纸片,课上学生四人小组采用拼的方法得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王老师在引领学生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创造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姚晓英老师则五(3)班另一半同学也用20分钟的时间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姚老师另辟蹊径,引领学生利用格子图上的三角形用中位线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令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活动经验。姚老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了操作、讨论、展示、质疑、说理的过程,多样化地解决了问题。听课老师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上课行走路径、学生发言频率和发言面等几个角度进行了记录和分析。三、课后说课交流课后,上课老师进行了课后回顾性反思,大家纷纷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这样一种聚焦新授课过程的微课程教研形式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节省了教研活动时间,使教师真正有所得!
平 师 附 小 (五数) 教 研 组 研 训 记 录(十)2013学年第一学期(2013 年9月-- 2014 年1月)
教研组五数研训时间11、28研训地点微格教室
发言人或主讲人 研训人数 研训模式试卷分析
参加对象及有关组外人员五年级教研组数学老师联络员
研训课题内容摘要一、试卷分析本次检测6人不及格,100人32人;95分以上62人,成绩不理想,优秀率不到的55人。1、          试卷难度不大,可试卷得分不高。    2、学生说理不清,如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理由不会说。3、面积进率集中在几个学生。4、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变化。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三角形6、把三角形面积分成面积相等的2份,学生中点不会找,有的找了高。7、画面积和长方形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20多人不会画三角形的面积。    8、应用题难度不高,计算错误较高。
标签:


相关内容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1.优势亮点分析(可以结合数据和统计图) (1)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从各题的得分率可看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2)概念判断、计算乐园正确率较高; (3) 三角形的分类、第五大题技能展示台学生做的很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4)解决问题的……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