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反思 语文试卷引出的思考

时间:2017-11-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前几天做去年五年级期末语文考试题时,有一道题的设计让我觉得有些问题。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 云崖暖, 铁索寒,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 。这几句诗主要从 和 这两个方面写出了红军战胜的困难。“这道题填空出自21课《七律长征》。这首诗要求会背诵,并默

前几天做去年五年级期末语文考试题时,有一道题的设计让我觉得有些问题。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    云崖暖,      铁索寒,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      。这几句诗主要从         和         这两个方面写出了红军战胜的困难。“这道题填空出自21课《七律长征》。这首诗要求会背诵,并默写。所以并没有什么难度。到是哪两个方面的写出了红军战胜的困难一时让我无从下手。

这篇《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的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的精神层面上讲,并没有答案好写。

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来分析:

这几句主要写了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这些地名。按照分类可以分为“高山、雪山”和“江、河”。这样写上去从高山、雪山和大江大河两方面也出了红军遇到的困难。

这样看来,似乎也能说得过去,这六句诗不就写出了这些地方么。但是认真看来也不准确。如果联系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答案可以使从万水和千山两方面写出了红军遇到的困难。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夸张的写法,说明红军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很矛盾,究竟该如何写呢。

首先在百度上搜索试卷答案,没有类似的题目。由此可见这道题应该是编者自己编写的。属于原创。而后查阅关于《七律长征》的资料,也没有答案。作者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到底是什么,总不至于从“山”和“水”两方面来写红军遇到的困难。这也太简单了吧。我们都知道,红军长征的不易,翻雪山、过草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经、前后堵截,后又追兵。。。。。。都是红军遇到的困难。实在不知道究竟哪个答案合适。

看了看学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写翻雪山、过草地(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就是红军过草地时写的)。还有的学生干脆直接把地名写生去。也有学生写了“千山”“万水”。

终于,通过请教去年五年级的同事,她立马告诉我答案。就是“山”和“水”。她也觉得挺奇怪的,但是标准答案就是这。

首先,通过哪两个方面来写困难,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恰当。因为我们的题目并没有要反映作者的意图,而是编者对教材的过度解读。

其次,没有意义的概括。如果想考学生怎样概括诗句的意思,那我觉得可以通过其他题型来考。如课外阅读,缩句或者口语交际等。这样的设计着实觉得有些牵强。

第三,与其生拉硬套,还不如拓展延伸。语文要有点到面。可以通过长征这首诗,拓展其他诗篇。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注意在平时学习的积累,而来可以让老师重视课外知识,多进行比较分类。还可以带动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欲望。

试卷题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但是应当是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能力为出发点,而不应当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期待今年的语文试卷,也许会给我们很多惊喜呢
标签:


相关内容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1.优势亮点分析(可以结合数据和统计图) (1)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从各题的得分率可看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2)概念判断、计算乐园正确率较高; (3) 三角形的分类、第五大题技能展示台学生做的很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4)解决问题的……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